钱只是副产品
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亿万富翁,如果他们早上不想起床,他们可以不起床。既然他们都是节俭的人,他们已经拥有的财富可能永远也花不完,那么是什么因素在激励他们继续赚钱?他们的动力是什么?
世界上有两种赚钱动机: 一是“远离”,二是“追求”。
有的人想变成富翁是因为他害怕贫穷。这就是“远离型”动机。那么,他在拥有了一定的财富后会怎样?由于他已经远离贫穷,这种动机不再有指引他行动的力量,于是他就停步不前了。
“远离”动机的力量可以非常非常大。如果你在穿过丛林的时候突然碰上一只老虎,恐惧会驱使你没命地奔跑。但一旦你到达安全的地方,你就没有继续跑的理由了。
这种动机就像一块印有“保质期”的电池。一旦过期,它就没用了,它的能量已经耗尽了。这样的动机不会激励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如一生)追求一个目标。
但如果这样的动机与一个人在成长期所碰到的某件影响了他的性格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一切就另当别论了。巴菲特和索罗斯似乎都是如此。
像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人一样,沃伦.巴菲特的一生受到了大萧条的重大影响。小的时候,他亲眼目睹父亲失去了一切。
纳粹占领匈牙利对小索罗斯的影响更大。直到今天,这个身家数十亿的大富翁还把生存看作“高尚的价值观"。他在《金融炼金术》一书的引言中写道:
如果我必须总结我的实际技能,我会用一个词:生存。
索罗斯的“远离”动机可以解释他在办公室里做的事,但还不足以解释他为什么在生存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仍然天天都去办公室。
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一种促使你追求某个目标的动力。如果你的目标是固定的,比如成为百万富翁或4分钟跑完1.6公里,那么一旦你实现了这个目标,动力就荡然无存了。
但如果你被你一直所做的事激励着,你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赚的钱只不过是副产品罢了。
沃伦.巴菲特的动机很简单:他只想得到乐趣。
世界上没有什么工作比经营伯克希尔更有趣了,我觉得能在这里工作是我的运气。
对他来说,乐趣就是每天“跳着踢踏舞”来到办公室,阅读一堆堆年报,与“令人激动的人”一起工作,“赚钱并看着财富增长”。正如他所说:
我认为,如果一名衣食无忧的运动员表现良好(我不是在比喻我自己,而是在说特德.威廉姆斯或阿诺德●帕尔玛之类的人),那他们要的不是钱。我猜如果特德,威廉姆斯是薪水最高的棒球运动员,但只有220个本垒打,他不会快乐。而如果他是薪水最低的棒球运动员但有400个本垒打,他会很快乐。我对我的工作也有这种感觉。我在做我非常爱做的事情,钱只是副产品。
钱多钱少只是巴菲特衡量他做自己喜欢的事究竟做得好不好的一种标准。
“要得到这份工作,我们(查理和巴菲特)得付出代价。”他曾对股东们说。考虑到他的年薪只不过是10万美元,他的话一点儿没错。如果伯克希尔是一家收取1%管理费的普通互助基金,那么719亿美元的资产意味着巴菲特每年能得到7.19亿美元。比起这个数字,他的年薪只是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