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无事可做 ,那就什么也不做
巴菲特和索罗斯都知道且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如果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就会有找不到任何投资对象的时候甚至是时期。但他们都有无限等待的耐心。就像巴菲特所说:“一种近乎懒惰的沉稳一直是我们的投资风格的基石。”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998年年会上,巴菲特对股东们说:
我们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找到值得购买的股票了。我们要等多久?我们要无限期地等。我们不会为了投资而投资。我们只有在发现了诱人的对象时才会投资...我们没有时间框架。如果我们的钱堆成山了,那就让它堆成山吧。一旦我们发现了某些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会非常快地采取非常大的行动。但我们不会理会任何不合格的东西。
别人付你钱不是因为你有积极性,只是因为你能做出正确决策。
对索罗斯来说,没有行动的时期并不令人沮丧。事实上,他认为这样的时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成功,你需要休闲。你需要供你自由支配的时间。”为什么?为了获得思考时间。“ 我坚持在采取行动之前将问题解释清楚,”他说,“但是为我觉察到的一种市场趋势寻找理论基础是需要时间的"。
而且,就算素罗斯已经有了一种坚定的投资假设,他可能也必须等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等来扣动扳机的正确时机。例如,当英国于1987年加入“蛇形浮动体系”,索罗斯就已经知道这个体系早晚会瓦解。一直到3年后德国重新统一,他才提出了一种特定的投资假设,也就是英镑将被逐出“蛇形浮动体系”。又等了两年,他才瞅准机会一击而中。总体算来,索罗斯在实践他的投资理念之前一共等了5年。因此,他的20亿美元利润相当于每等一年入账4亿美元。对投资大师来说,等待是有价值的。
巴菲特也完全乐于等待这样长的时间。“我想要的只是一年一个好主意,”他说,“如果你不催我,我会满足于两年一个好主意”。
靠积极性赚钱
投资大师将耐心等待当作他们]的投资系统的一部分,但这样的策略在华尔街不会流行。别以为职业投资者们是靠为你盈利来赚钱的,实际上,他们是靠每天登场亮相并“做”些事情来赚钱的。
分析家们靠写报告糊口,即使一份报告根本没必要写。市场评论员们靠提出观点养活自己,即使他们不得不瞎编出一种观点。基金经理靠投资来获取报酬,不会把资金留在...即使在资金才是重中之重的时候也是如此。投资业务通讯的作者推荐股票,可能是因为发稿日即将到来,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值得推荐的好股票。
投资大师不是这样。
索罗斯曾对他的朋友一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美国投资战略家拜伦,威恩(Byron Wien)说:
拜伦,你的问题在于你每天都上班,而且每天都认为你应该做些事情。我不是这样...我只会在上班有意义的那些日子上....而且我确实会在那些日子做些事情。但你每天都上班,每天都做事,你不知道哪一天是特殊的。
像巴菲特和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大师不会受到这样的桎梏。当他们的投资系统告诉他们没有值得一做的事情时,不会有制度命令强迫他们去行动。同典型的基金经理不一样的是,如果持资观望是更明智的做法,他们不会去购买“防御性”股票(比如那些在行情不景气时损失低于市场整体损失水平的股票)。
在无事可做的时候,他们也不一定会去办公室。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一个道理:‘ 总会周期性地出现你找不到好投资机会的时候,在这些时候,去海滩是个好主意。”
或者像索罗斯的前合伙人吉姆,罗杰斯所说:“任何人都可以学到的最佳投资法则之一是不做任何事,绝对不做任何事,除非有事可做。”
勘探金矿
投资标准不完善(更常见的是根本没有投资标准)的投资者认为,他必须时时刻刻待在市场中。等待不是他会做的,因为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他不知道他要等待什么。如果他没有不断打电话给他的经纪人下令“买这个,卖那个”,他就感觉不到他在投资。
相比之下,投资大师就像一个金矿勘探者。他完全知道他在寻找什么,他大体知道他应该到哪里去找,他有全套的工具,而且他会一直寻找到发现金矿为止。在他发现一个金矿并开采完毕之后,他会收起工具,重新开始寻找。
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大师永远也不会等待。在两次行动之间的时期,他每天都在寻找新的机会。这是一个持续的、永不停止的过程。
除探索之外,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资金保存在某个地方,某个安全的地方。这样,他就可以在他的投资系统告诉他行动时机到来时,即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