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何时说”是”,那就永远说”不”
我曾经向我的朋友安德鲁提过我最喜欢的问题之一:“如果你根本不做任何投资,你的净资产会有什么变化?如果你把所有的钱都存到银行里赚利息,又怎么样?”
“哦,那情况会糟糕很多。”他回答说。这令我迷惑,因为我知道他在过去3~4年中,每一次股市投资都是赔钱的。
安德鲁有两个财源:一是他所创立的各种企业,二是房地产。于是我问他:“ 如果你只投资于你的企业和房地产,你的净资产会有什么变化?’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那情况会好很多。”
在房地产行业中,安德鲁知道他在做些什么。他有一个简单的法则:每月盈利1%,否则就退出。
安德鲁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他觉得,既然他在房地产业中很成功,他在其他任何投资市场中也样会成功。
虽然他为房地产投资设定了明确的标准,但他没有认识到,有一套根本标准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他被自己的错误思想蒙蔽了4年,直到惊人的损失迫使他承认他根本不懂股市。可以说,直到他返回“ 投资幼儿园”的时候,他的股票才开始盈利。
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当你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你很可能处于一种无意识无能的状态。在某个领域中使你成功的思考习惯可能已根深蒂固地植入你的意识,但这种思考习惯会在另一个领域中导致你的失败。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网球选手,那么你的握拍、挥拍、发球和回球等动作的方式已经成了一整套习惯。
而当你进入壁球、墙球或羽毛球场,这些习惯几乎全都会成为你的障碍。为了在这些表面类似网球但实际上与网球大不相同的运动中有良好的表现,你必须忘掉你在网球运动中的好习惯,养成一套新习惯。
安德鲁并没有自己的成熟投资哲学。他没有分清自己懂什么又不懂什么,没有划定自己的能力范围。因此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说“是”,什么时候说“不” 。
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说:“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多少,而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不知道什么。”
投资大师很明白他懂什么又不懂什么。因此,当他碰到一个他不懂的投资对象时,他不会有兴趣。
他的冷静与那些让情绪影响了自身判断的普通投资者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山望着那山高
那些没有一套固定的投资哲学做思想支柱的投资者,常常做出有违自己判断的投资决策。在像网络繁荣这样的狂躁期中,这种事情总会发生。
在这类繁荣期的早期,大多数投资者都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指出,像亚马逊这样明摆着会亏损的企业没有任何基本价值。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采取了后来令他们痛悔不已的行动一卖空这样的股票。
当“新经济”派变得更加狂热,投资格言变成了“利润不是问题",企业评估也变得无关紧要了。网络股的价格持续暴涨,“旧经题",企业评估也变得无关紧要了。网络股的价格持续暴涨,“旧经济”价值股失去了吸引力。
这让怀疑者们慌了神。他们坐在一边,眼睁睁地看着网络股飙升,周围的人大发横财。所有迹象都与他们在过去成功应用的每一条投资法则相矛盾。
由于他们无法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开始怀疑和质疑自己的投资信念。他们失去了自信,一个接一个地举着白旗加入了狂热阵营。当泡沫破裂,只有那些真正的“异教徒”(像巴菲特这样有自己的坚定哲学的投资者)没有被大火吞噬。
因此,我不得不遗憾地说,怀疑者们一直是狂躁期中损失最大的群体之一。作为在好时光几乎就要结束的时候才被吸引进来的人,他们恰好是在泡沫破裂而股市全面崩盘之前买入股票的。
这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一个极端例子。某些看到其他人在赚钱而自己却没有这种好运的投资者,会开始自我怀疑并追逐幻想。其他一些人,比如前面提到的玛丽,会贬低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跑到其他地方去掘金,全不知他们已经坐在了一个金矿上。
这类现象的共同特征就是不知何时说“是",何时说“不”。相比之下,在1969年的牛市全盛期关闭巴菲特合伙公司的沃伦,巴菲特,在写给他的投资者的信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不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而我不想玩一个我不懂的游戏,让良好的记录蒙上污点。所以我决定激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