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因为我需要钱。而是因为挣钱并且看着它积累的过程具有乐趣。
——沃伦·巴菲特
如何才能积聚300亿财富?大家都说第一个100万最难挣,然后挣钱就变的容易多了。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挣钱的确会越来越容易,而且挣钱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道氏工业指数从10000点上升到11000点的速度比它从2000点上升到3000点就快了许多。随着基数的不断扩大,到达下一数字时的百分比在逐渐减少。应该说积累财富与打出500个本垒打的确不同,因为你打最后50个本垒打的难度和前50个本垒打完全一样。体育运动的竞赛精神能够使你赢得全部成就,而财务知识对积累财富而言就像一只金鹅,让你想不赚钱都难。
然而仅仅是一个百万富翁同那些能够在账户上额外增加3个零的人有着本质的区别。随着净资产数量的增加,这个财富积累俱乐部成员的数量呈指数下降的趋势。我们儿乎有把握说这世上10亿富翁的数量是百万富翁数量的百分之一,而拥有11位数字的财产(100亿美元或更多)的富翁数量叮能只是拥有10位数字财产的富翁数量的1/10。
沃伦·爱德华.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奥马哈市(Omaha)。然而任何数学公式或钟形的正弦曲线都无法预测他这一生的成就。商业历史上还没有像他那样的先例。亿万富翁俱乐部充斥着西长和国王、企业家、投资者、CEO等等因偶然的机遇而暴富或者恰巧继承了一笔财产的富人。然而巴菲特却始终在凝聚他理性头脑的每一份力量去搜寻世界经济效率不充分之处。
除了巴菲特,任何一个亿万富翁的财产都不是完全来自其在华尔街的经营。事实上,这些亿万富翁大都从日常工作起步,依靠特殊的机遇使自己一步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他们很晚才学会调整自己的经营艺术,很晚才在华尔街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组合自己的资产。只有沃伦.巴菲特则从一开始就跻身财经和证券行业(他在11岁时就购买了他的第一支股票),当他在奥马哈的邻居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做苦力维生的时候,20多岁充满自信的巴菲特就已将一个运营混乱的投资基金运作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从而使这个基金被每年出版一次的《标准-普尔投资向导》(Standard&Poor'sguides)收录。
沃伦.巴菲特45年来的商业记录可以被看做是“资产分配”。也许会有人说,巴菲特自50年代开始的事业主要是基金管理。他利用收购公司的方式在整个金融领域遍寻被低估的货币资源,并把这些资源进行典型的资产组合以使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值。他把这个过程中增值的每一美元都转化到伯克夏·哈撒(BershireHathaway)公开商业实体中去。这些年中,这个持续膨胀的伯克夏保险柜吸纳了数以十亿计的资金。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他收购早以废弃了的纺织公司的决策使他和夫人苏茜拥有34%的股份,并创造了足以令他自豪的同样多的盈利。他为那些委托他管理资金的人们赢得了数以十亿计的财富。
巴菲特如此轻松自信地运用他始终如一的将股东资金进行组合和再投资的方法,这使他获得了应得的10万美元的年薪。超过10万的薪水对他那样的生活方式来说或许显得不大尊重。巴菲特有能力为自己寻得盈利机会而完全不需要为任何人工作。他常常说:“我用不着有3辆轿车或是3幢房子。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关注。毕竟我一次只能开一辆汽车。”
无论是巴菲特的朋友、商业伙伴还是股东,他们对巴菲特的评价都惊人的一致,这正是巴菲特超凡的智力、精熟的财务知识以及他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最好的明证。虽然他是个兴趣广泛的成年人,可他又像是个能点石成金的做事认真的大孩子,这让所有人都无法忘记他。他曾经是同学们倾诉的热心的对象。他在50年代所写的东西与他在90年代所撰写的年度报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40多年中他的经济和政治思维没有丝毫变化,这恰恰证明了他那朴素的智慧、简练的逻辑和卓越的解析数据能力如同科学家操控实验一样精确。
如果只和沃伦·巴菲特在一起待几分钟,也许你会被他朴素的外表和面对陌生人时所表现出的一丝内向所迷惑。如果同他在一起待上20分钟,让他能够同你熟悉,你就会听到他那百科全书式的演讲,其内容从大学橄榄球赛到拉美可口可乐销量增长幅度,甚至各主要银行资产负债表无所不包。那些有幸同他待20分钟以上的听众所听到的还不只这些。大约有1.4万位投资者不惜平均花1000美元到奥马哈来只为听他一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