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配式建筑的优缺点以及制约转配式发展的因素:
对于装配式,我一直比较担心的是抗震问题,每个拼接处其实都是一个薄弱点,不知道抗震性能怎么样?有没有做这方面研究的朋友给大家简单讲讲。 非常赞同xxx的意见,装配式不应该是一个新的话题,也不应该有太强的政策支持和强推措施,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不好的东西大家都只是为了骗政府的钱而已。 目前看来现场管控的确是个问题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最大的问题是现场检验手段的问题。其质量太依赖现场操作了,如果检验手段跟不上,实验室再好的体系到了现场都不知道会给搞成什么样子。中国的建筑工程还不能考施工人员的自觉和自律。 日本的很多框架都是装配式的,连接做法跟我们基本类似(或者说我们是拿来改装的),所以不是技术,是管理问题。 混凝土的能耗主要是水泥。
工地现浇和工厂预制能耗是一样的!但推广装配式却打着节能环保的旗号!可是结构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安全。 实验室和现场的管控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 灌浆的密实度检查可能是个问题。 感觉现在都在为了装配式而装配式!其实填充墙的装配式更靠谱。 细说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 装配式建筑也许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未必都有可行性。 任何一项技术既要做可行性研究,也要做不可行性研究,如果只做可行性研究,就可能只看到它的优点,而忽略它的缺点。 转配式建筑的优缺点以及制约转配式发展的因素: 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在强推装配式建筑,要求几环内装配率和预制率达到多少指标。其实大可不必,只有因地制宜,只有让市场来选择才是最正确的路径。 如果一项技术或工艺没有提高生产力,不具备成本优势,甚至是大幅增加成本的,并且质量也不能保证,那么,它就不具备推广价值。建筑业要转变建造和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也是需要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有人认为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现浇建筑用工量明显减少30%——50%,于是得出用工量上明显有优势的结论。 其实,装配式建筑总用工量不会变少,而且,可能还是增加的,只不过是原来在现场施工的钢筋工程、木工支模和混凝土浇筑所需的工人部分转移到预制构件加工厂了。并且,工地现场的PC安装人员是新增的,这个原来是没有的。 有人认为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现浇建筑减少用时,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装配式建筑的部品和构件可以在工厂提前加工,但PC构件的安装更费工时,根据实地调查,装配式建筑比现浇结构还费工时,工期更长。如果PC厂产能不足,工地可能还要排队等待,从而耽误工期。 有人分析装配式建筑相较于现浇结构在水、电、模板的损耗上降低20%——40%,装配式建筑在四节一环保上明显优势。装配式建筑的唯一好处是减少现场湿作业,至于水、电未必节约。 笔者经过考察研究,发现装配式建筑较现浇结构没有多大优势。那么为什么国外装配式建筑搞得很成功?因为国外装配式技术较成熟,部品标准化。 建筑业长期以来都是粗放式管理模式,企业技术水平、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竞争建立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太原装修网小编了解到,随着“用工荒”现象的越来越突出,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也已经在逐渐缩小,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正在失去,而且呈现加速状态。因此实现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是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张太清认为,发展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是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内容的产业革命,是以技术集成型的规模化工厂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的手工生产方式,以工业化制品现场装配取代现场湿作业施工模式,实现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的绿色建造。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绿色理念的建筑产品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是我国建筑业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工程质量、培育产业队伍、提升产业水平的必由之路,对我国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12月22日,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曾在山西建工集团调研时指出,山西资源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王一新说,山西当前正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新型城镇化步伐,建筑市场很大,装配式建筑可以 “大展身手”,新建材产业也有用武之地。另外,丰富的钢、铝、镁等重要的建材资源,山西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对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型建材产业非常有利。
他指出,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打通发展“经络”,创优各项服务。太原装修网小编了解到,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着力打通装配式建筑和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各方面环节,解决制度上的制约因素。要拿出硬举措,盘活市场,鼓励新建政府项目优先选用装配式建筑和新型建材。 通俗地讲,装配式建筑就是在工厂里生产出来房子的柱、梁、板、墙等部件,然后把它们运输到施工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搭建成房子,实现以技术集成型的规模化工厂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的手工生产方式,以工业化制品现场装配取代现场湿作业施工模式。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建工集团)副总经济师张太清告诉相关人士,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就是预制构件工厂制作替代了传统钢筋混凝土现浇作业,操作工人从过去复杂的瓦工、木工、钢筋工等多种工转换为只需要扶板就位、临时固定的装配工。 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英国等欧洲国家建筑工业化已达到75%以上,日本和美国则达到70%。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是以试点示范城市和项目为引导,部分地区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都明确提出推进建筑业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要研究以住宅为主的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和标准。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规模,《建筑产业化发展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到2025年,比例达到50%以上。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 9月14日,中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及八项任务。 9月30日,国务院举行关于装配式建筑政策例行吹风会。 11月19日,住建部在上海召开全国装配式建筑现场会。住建部长陈政高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并明确了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抓好的七项工作。 12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年度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检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印发以来各地推进情况,太原装修网小编了解到,包括政策措施出台情况、标准规范编制情况、项目推进情况等……这些政策从国家层面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地探索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上海、重庆、北京、河北、浙江、沈阳等30多个省市出台了有关推进建筑住宅产业化或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些城市在出台指导意见同时,还出台配套行政措施,有力促进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落地实施。以试点示范城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营造市场环境,着力培养装配式建筑市场。 在技术上,经过多年研究和努力,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各试点项目的推广,各类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不断出台。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已于2014年正式执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已于2015年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于2016 年实行。 截至2016年3月,全国先后批准了11个产业化试点示范城市和56个基地企业,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全国推进装配式建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示范、试点带动下,全国范围内还有十几个城市和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申请试点城市和基地企业,新基地的不断加人为全面加速装配式建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装配式建筑呈现较好发展势头。
2016年8月,住建部印发了《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全国共有119个项目列入该计划。今年6月5日,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下发通知,开展组织申报2017年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工作。太原装修网小编了解到,通知指出,具有较好的经济、建筑科技和市场发展等条件;具备装配式建筑发展基础,包括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标准化水平和生产能力,拥有 5个以上装配式建筑开发、设计、施工企业和 3个以上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以及1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等;制定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有较高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有明确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支持政策、专项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本地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近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各类质量事故;或具备其他应具备的条件的各城市,可以申报示范城市。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如今,全国各地形成了一批以国家产业化基地为主的众多龙头企业,并带动整个建筑行业积极探索和转型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据不完全统计,由基地企业为主完成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已占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产业集聚度远高于一般传统方式的建筑市场。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步体现,装配式建筑实施主体带动作用越发突出。与试点城市伴生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成为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的主阵地。沈阳2011年获批试点城市后,举全市之力培育产业园区,塑造全新支柱产业。
2013年、2014年现代建筑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位居全市五大优势产业第3位,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合肥经开发区引入中建国际、黑龙江宇辉等多家企业,已建成年生产总值30多亿元的住宅产业制造园区;济南长清、章丘、商河等产业园区已经实现了产业链企业的全国区进驻,为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原装修网小编了解到,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已经从少数城市、少数企业、少数项目向区域和城市规模化方向发展。其中,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带动作用明显,2014年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以及正在培育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预制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超过85%。“但在我国每年新开工的建筑项目中,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面积总量还比较小,装配式建筑发展任重道远。”张太清说。
首先、国内国外装配式技术不成熟,没有这方面熟练的操作工人。
其次、国内建筑构件没有标准化,各种规格千变万化,等于是个性化定制,不能进行批量生产,重复利用率低,从而没法降低它的边际成本。
第三、由于缺少工匠精神,农民工已经习惯了粗制滥造,就适应不了也达不到装配式建筑所要求的精准化要求。
第四、装配建筑留下巨大的质量隐患,如外墙渗水。现浇结构如果质量不好也会造成外墙渗水,但毕竟是整体式现浇,而装配式建筑由于是PC构件的拼装,因而出现大量接缝。如果接缝没处理好或偷工减料,虽然竣工后一二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3年以后必定会渗水,以后维修的成本相当之高。而且这些接缝也影响结构的力学性能。
第五、由于部品不标准化,PC厂需要许多种类“模具”,PC需要养护期,PC成品需要场地堆放,一个PC厂需要多大的场地才能满足生产和需要?而现在推装配式建筑的又是些发达城市,而发达城市的土地又很昂贵,所以,建设一个PC厂成本很高。而如果为了节约土地成本,把PC厂建得偏远些,又会增加运输成本。
第六、这些庞然大物的PC构件从预制厂运输到工地现场的运输以及安装就位的吊装,不仅成本巨大,而且很危险。
第七、从结构角度,装配式建筑的安全度与抗震性能不及现浇结构,所以,PC使用受到限制,高层建筑1到5层和地下建筑就不能使用PC构件。对同一层内既有现浇墙肢也有预制墙肢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现浇墙肢水平地震作用弯矩、剪力宜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并且,同样设防烈度,装配式建筑比现浇结构的抗震要求更高,这些都是比现浇结构增加更多的造价。
第八、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按17%的增值税计税,如果是现浇结构,混凝土的增值税率为3%,预制构件的适用税率明显高于现浇,增值税都是计入价格内,所以,对施工企业来说是很不划算的。 如果一项技术的应用既没有成本优势,又降低质量等级,那么,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就没完全没使用这项技术的理由,除非是有特殊情况。 那政府为什么强制推广执行呢?当然肯定有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如环保节能绿色建筑等等,也可能是为了解决原有预制厂家的开工不足的问题。但是,如果大面积使用装配式建筑的话,突然增加的需求量,预制厂的产能根本满足不了,于是,导致PC价格暴涨,开发商叫苦不迭,这就走向了推广这项技术初衷的反面。 据我了解,中南建设很早就做装配式建筑,虽然装配式建筑成本比现浇结构要高,但它的房价比现浇结构要低,因为品质显明不如现浇结构。 以上就是关于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分析。现在有些文章对装配式建筑成本进行量化分析,这些分析是必要的,是基础性工作,但由于影响成本的变量因素很多很复杂,所以,其分析结果不具有指导意义。这个一定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不需要鸿篇巨制长篇大论,有时寥寥数语就能把问题讲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