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线式思维的基础上再加一维,就构成了另外一种框架式思维模式:坐标式平面思维。SWOT分析模型就是投资决策中最常用的平面思维模式。如图4-18中的坐标,横坐标的左边代表内因,右边代表外因;纵坐标的上端表示积极因素,下端表示消极因素。于是整个坐标构成了四个象限:
图4-18 双指标SWOT决策模型
左上角第一象限为内部积极因素,被称为自身优势(Strength)。
左卜角第二象限为内部消极因素,被称为自身劣势(Weakness)。
右上角第三象限为外来积极因素,被称为外部机会(Opportunity)。
右下角第四象限为外来消极因素,被称为外部威胁(Threat)。
所谓SWOT就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四个词英文字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的。使用这个工具很简单,就是在投资这个项目之前,把这四个象限填满:
首先列出项目公司所有自身的优势,填入第一象限。
然后列出项目公司所有自身的弱势,填入第二象限。
再将所有外来的机会填入第三象限;
最后将所有外来威胁填入第四象限。
现实中,无论优势还是劣势都是相对的,都需要有参照物作为评估标准。这个参照物的水准,就构成了坐标的圆心。一般情况,SWOT分析都是以本项目所处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圆心的,有时也可以用项目公司的现状,或者以竞争对手的现状作为圆心。参照物设置不同,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优势和劣势的判断。
SWOT分析是一种典型的双指标评估法,但它是一种质化的评估工具。双指标评估法同样也可以进行量化的评估。
如图4-19所示,以投资项目所处的行业平均期望值为圆心建立坐标体系,取风险为横坐标,效益为纵坐标,于是构成四个象限:
图4-19 双指标风险效益比
左上角第一象限,效益高且风险低。
右上角第二象限,效益高风险也高,
右下角第三象限,效益低但风险高;
左下角第四象限,效益低风险也低。
量化的方法是将横坐标与纵坐标分为10等分,每格代表1分,满分为10分。每个投资项目的评估值都可以用一个坐标点表示,例如A项目的风险评估得9分,效益评估得6分,于是坐标落点为X9Y6;又如B项目的风险评估得1分,效益评估得6分,坐标落点为XIY6;对比这两个方案的得分和落点,不难看出其利弊优劣。A项目虽然效益与B项目相同,但是其风险却远远大干B项目,仅从这一对指标分析而言,B项目要优于A项目。
如果候选项目较多,在所有项目都得到相应坐标点之后,从左下到右上画出一个三角的决策框,凡是落点在三角框外的项目,首先给予淘汰。而筛选框内的项目,则是入围项目,有待进一步考察。从图4-19我们可以看出,人选的项目有三个:B, D, F。
双指标评估法的局限性在于,每次只限于一对儿指标的判断。如果指标多于两个怎么办?很简单,只要增加坐标即可。例如图4-20,我们设立了另外一对儿评价指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把刚才评价过的项目再一次投入这个坐标,你会发现指标体系一变,项目的评估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来评估值较高的B这一次得分并不乐观,而上一次落选的A这一次因为社会效益的得分较高而入选。同样,我们再画出一个相反的筛选框,这一次人选的项目为:A, D, G。
图4-20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比
如果指标多于四个怎么办?还是老办法:再加第三个坐标。在图4-21中,我们又增加了一对儿评估指标:技术质量与成本价格。把刚才评估的7个候选项目再一次投入这个性价比的坐标,获得它们各自的坐标落点。这一次筛选框中入选的项目有三个:A, C, D
哪一个项目是最好的项目?我相信聪明的读者已经有了结论:D项目。因为只有D项目连续被上述三个决策框选中,必定是相对优势的项目无疑。而且,通过多个坐标的定位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判断一个项目的特点,例如项目A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但是由于成本较高所以风险也比较大,而项目B的特点恰恰相反,因为技术含量低所以对社会效益的贡献不大,但是由于成本和价格低,因此经济效益比较可观,而且风险很低。
图4-21 双指标性能价格比
双指标评估法是一个非常简单易行的决策工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使用。就好比你随身带着两根筷子,只要把它们架成十字,就形成了一个评估体系。然后你可以任意设定两个指标对任何项目进行评估。不过,设立坐标系的最关键问题是确定圆心。因为所有坐标点的数值都是相对于圆心获得的。圆心参照物的定位发生变化,决策的结果将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