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第69课:月线分段与上海大势分析、预判
分型、笔、线段,在1分钟图上可以分辨,在月线图上的道理也是一样的。用月线图分辨,等于用一个精度超低的显微镜来观察市场,只能看一个大概。但这个大概,却是最实质性的,是一个大方向。
上图就是上海指数的月线图。向下箭头指着的是顶分型,向上箭头指着的是底分型。打“×”就是该分型不符合笔所要求的分型规范。这里只有两条:(1)顶和底之间缺少至少1根K线。(2)不满足顶必须接着底,或底必须接着顶的条件。
例如,第一个向下箭头和第二个向上箭头之间显然不能构成一笔,也就是说,这两个只能取一个:如果取第一个向上箭头,那么第二个向下箭头就不是笔中的顶分型,而第二个向上箭头,显然是一个底分型,因此就形成两个底分型连续的划分,显然这时候第一个就不算了,这和前面说取第一个向上箭头对着的底分型矛盾,所以这里只能取第二个向下箭头。这时候,第一个向下箭头对应的顶分型,自然就不算笔中的顶分型了,否则又变成两个顶分型相连接了。
后面的各分型,带“×”的,都可以按照上面两个原则去分析。
有人可能要问,分型的确定,在当下如何完成?这必须当下去完成。例如,当走势走到第一个红箭头时,显然第一个绿箭头的顶分型也可以暂时看成是确定的顶分型。但当第二个绿箭头走出来后,这个问题就有了可修改的地方。
有人可能要问,这样分型是否随时可以修改?答案是否定的。一旦图形完成,就不可能修改了。分型可修改,证明图形还没有完成。
例如,当第二个向上箭头处的分型出现后,前面3个分型的取舍就是唯一的。这个分型的可修改性,反而是一个对走势判断极为有利的因素。
例如,第二个向下箭头走出来后,这图形未完成的性质就是100%确定了,但所有图形必然完成,走势必完美。如何才能完美?在理论的框架下,只有极少数的可能,而这些可能就成为综合判断的关键条件。
然后根据各级别图形的未完成性质,就可以使得走势的边界条件极端明确与狭小,这对具体操作是极为有利的。注意,这可是和概率无关,有100%的纯理论保证,最终所依据的,就是在本ID理论最早反复强调的走势必完美原则。
其实本ID理论的关键不是什么中枢、走势类型,而是走势必完美,这才是本ID理论的核心。但要真正理解这个关键,可不是看字面意思就能明白的。
显然,截止到2007年8月,月线上的第1段、第2段已经走出来了。其中按照线段里笔的类背驰,1结束那顶与2结束那底都是极为容易判断的。上证指数的历史大顶与大底,根据线段的划分,都不是什么难搞的秘密。那么,对现在依然进行中的第3段走势,有什么可100%确定的呢?
1.显然,这一段要成为线段,至少需要3笔,而现在连1笔都没有走完,因此这轮行情的幅度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即使该笔走完,一个笔的调整后,至少还有一个向上的笔。
2.2245点到998点是线段的类中枢,也就是说,只要调整那笔不跌破2245点,那么将构成一个线段的类第三类买点,这也支持至少要走1笔。
3.笔的完成,必须要构成一个顶分型。一个月线的顶分型将如何构成?这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就当成一个作业,各位去思考一下,然后给出这个结论对应的操作策略[1]。从中也可以亲自实践一下,体验理论指导下操作的力量。
最后,再提一个思考题:为什么本ID在2007年7月份要大搞满江红,而2007年8月以后就放手坐轿子,请利用分型原理给本ID的行为一个技术上的解释(见下面分析)。
上图是以线段划分的上证指数月线走势图
缠论点睛
1.线段1、线段2的结束可以用盘整背驰判断,最后一笔对应的MACD面积明显缩小。其中最后一笔的盘整背驰段可以用区间套精确定位。
2.月线顶分型的形成,意味着一个月线上下跌的笔。一般会在日线级别上形成第二类卖点。操作上,如果是按月线级别操作,那么应该持币等到月线底分型形成。
3.7月份大搞满江红,是因为周线上下跌一笔结束,底分型已经成立。从中枢的角度看,至少会有新的上升笔,因而低位买入。8月份,连周线的顶分型都没有出现,应该一直持股,直到周线顶分型出现,因而放手坐轿子。
投资微言
缠论的关键在于走势必完美。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都会完美地走出来。
[1]月线的顶分型出现后,意味着市场极大可能发展为月线上笔的下跌,但也有成为中继分型的可能,关键是看30分钟或者5分钟是否出现第二类卖点,或者是否有效跌破5月均线。出现小级别第二类卖点之后要出货,其后观察是否盘整背驰。如果盘整背驰就回补,这等于做了一个短差。不盘整背驰,那就极大可能发展为月线下跌的一笔,这时就等月线底分型出来再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