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任泽平> 任泽平股市最新相关消息:中国房地产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任泽平股市最新相关消息:中国房地产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2021-08-02 22:25:53  来源:任泽平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8分钟的时间

任泽平股市最新相关消息:中国房地产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时间:2021-08-02 22:25:53  来源:任泽平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中国还面临四大挑战,每个解决不好都有可能会退回去。”这是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2021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峰会的演讲中提到的一句话。

他认为,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中等收入陷阱。而除此之外,中美贸易摩擦;人口老龄化;如何从要素驱动、人口红利转变为创新驱动;如何建立新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调动技术官员和企业家积极性等,这些挑战同样艰巨,甚至任何一个挑战不能妥善解决,中国都将存在倒退的风险。

在指出艰巨挑战的同时,任泽平也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并对如何化解这些难题,提出了四大倡议。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高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杭州,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初步看法。

讲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想从十多年前中国宏观经济领域最大的一场争论开始。2008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随后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2009年刺激之后,2010年也是继续下行。面临中国经济这种持续的下行,怎么看,怎么办?当时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心接到一个研究任务,中国有没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给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一个数据,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化率是17.92%。43年前,中国82%是农民。经过40多年的发展,按照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4%,我们成为了以工业和城市为主导的社会。

第二个数据,1978年中国人均GDP还不如印度,一穷二白,经过40多年的发展,2020年中国人均GDP突破了一万美元,大致是印度的3倍。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地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释放出中国新的增长潜力,那么大约再过五年,在2026年前后中国就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过发达国家的门槛。十年二十年前,这件事遥不可及,今天已经近在咫尺。

第三个数据,中国GDP规模在1978年可以忽略不计,当时基本是一个封闭经济体,但是去年中国经济体是一百多万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大致相当于美国经济规模的70%,我们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1/3,相当于整个世界经济GDP盘子里的17.5%,中美加起来超过40%,第三名的日本大约是5%,是我们的零头,德国是4%。

虽然今天中国经济规模已经相当于美国的70%,相当于世界的17.5%,但是中国是14亿人,美国是3.2亿人,日本1.3亿,整个欧洲7至8亿, 中国人均GDP还只是美国的1/6,所以还有巨大的差距,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潜在发展率是5%至6%,美国是2%,欧洲、日本可能只有1%。我们的潜在增长率还是美国的2至3倍,所以这是很容易算出来的题目,大约再过十年,中国经济规模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发展阶段,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毫无疑问,最大的挑战是中等收入陷阱。2010年我们中心接到这个研究任务,整个宏观经济学界大约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下行是周期性原因,中国还能高增长,缺乏的是刺激;第二派是以中心为代表的机构,认为中国这一轮下行是要增速换档,出路是改革。非常幸运,新一届中央领导用了这个判断,增速换档,经济L型,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提出中国未来的出路是增速换档,但是成功的概率只有10%,当年拉美、东欧成功地启动了一些追赶模式短暂地追赶过,后来掉下来,在中等收入陷阱止步,只有中日韩、中国台湾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了增长动力的切换,表面上是增速换档,实际上是动力的变革。毫无疑问,如果选择做正确的事,运气就在你这边。经过这次思想的大变动之后,社会形成了共识,我们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三大攻坚战,我们向世界承诺双碳和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等等,这些战略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中国经济学者当中,我对中国经济前景比较乐观,我曾经提出一个乐观,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成功,中国还面临四大挑战,每个解决不好都有可能会退回去。

一个是中美贸易摩擦,站在大洋彼岸的第一大世界经济体会怎么想?未来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有赖于这两个国家要作出调整,美国调整,接受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作出调整,强大之后怎么避免引起邻国的猜忌和恐惧,同时承担更大的全球责任。

二是内部,比如说人口老龄化,国内我是最早呼吁放开三孩,中国面临老龄化的速度前所未有,我一个老朋友认为我们正在步入日本后尘,但是这个事情是灰犀牛,如果主动应对就可能化解,如果视而不见就会不断挑战我们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包括中国怎么从要素驱动、人口红利的逐渐建行建远,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跟国内一批学者倡导新基建。

当然还有一些挑战,比如说破容易、立难,怎么调动技术官员和企业家的积极性,都需要建立新的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

我有四个倡议:

第一,大力建设新基建。中国过去40多年的成功,无非是因为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国际化红利,中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中国举国体制特别适合干大规模超前的基础设施,是越南、印度等其他经济体无法比拟,中国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我们抓住了全球化的红利,中国是2000年之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未来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活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打造中国的新引擎。

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铁路、公路、桥梁的话,那么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一定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科技新基建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新基建。如果能够大规模地启动中国新基建,将会降低中国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具有强外部性是有基础设施属性,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来投。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有三大内涵:

一是新的领域。

二是新的地区。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从人口流入的地方进行投资。

三是新的方式。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变革,将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创新性的基建和企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轻资产、技术迭代比较快,需要小步快跑地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来培育,所以资本市场也发展到了国家战略。

中国基建存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水平和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我们要有客观理性和冷静的认识。把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发达国家进行对比,毫无疑问,中国有些领域已经建设得非常好,但是在清洁能源、互联网覆盖、研发强度、医疗、人均博物馆、人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大学、单位GDP能耗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我们的潜力。再比如说中美研发,中国RD投入在快速上升,但是中国大量研发是应用型研发,在基础领域的研发,无论是软件硬件,还有很多的短板。

第二,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和人才。

我们基于大数据,根据人才流入、应届生流入、硕士级以上人才指标进行测算,列出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重点看榜单的排名,排在前面的是北上广深,但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去年杭州力压上海成为第二名,杭州的入户门槛远远比北京、上海低,但是北京、上海也加入了抢人大战。

其次,南京、苏州也不错,分别第六、第七,成都也很好,成都现在已经进入到2000万人口的城市,然后还有宁波、长沙,长沙第一次进入前十的名单。我有一次参加活动,他们说长沙是第一大网红城市,因为长沙房价低。

我们用人口净流入的指标,东部人才流入占比正在不断提升。人才是集聚的,不是分散或者均衡发展的。东北、中部、西北都出现了人才不同程度的流出。

我们再看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的人才流入占比是正流入的,人才的流入是集聚的,长江中游已经呈现流出。我们发现一个新的现象,最近几年京津冀在人才方面竟然是流出的。

我们在看南北经济的差距,2012年之后南北经济差距大幅度拉大,不仅是东北,甚至是京津冀都出现了人才流出,从14%扩大到了20%,现在南方占中国经济的比例已经是高达64.6%。包括人均GDP。其实北方,无论是西北、东北,包括京津冀,它们资源比较禀赋,中国最好的资源在北方,但是现在南北差距拉大,主要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以及营商环境的差距,中国高质量发展未来很重要的是提高市场化程度,包括改善区域的营商环境,北方什么都不差,就差这个。

第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鼓励生育。

这张图展示了中国人口的主要特点,中国人口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是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图,非常清晰地展示出了中国的婴儿潮是1962至1976年,中国一对夫妇生五至六个孩子,1976年实行计划生育,现在最新综合生育率是1.3%,1.3%就是现在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水平,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1952年至1976年出生的这批人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特点,中国高速增长就是这批人干出来的,中国主力劳动力二三十岁能不增长吗?中国为什么出口第一?人多人年轻人便宜。

中国房地产为什么黄金20年,这批人结婚生子要买房,为什么最近大户型卖得好,这批人要换房。这一波婴儿潮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1962年到1976年出生的人口今年多大了?1962年出生的已经59岁了,1976年出生的已经45岁,中国这波婴儿潮人口是45岁至59岁,老龄化这个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明知道它要来,短期还改变不了,因为今天的老龄人口60年前生的,这个曲线往后移60年就是我们的老龄化,前面享受了多大的人口红利,后面就有多大的老龄化负担。“十四五”末,中国这波婴儿潮人口多大?

50至64岁,十五五末是55至69岁。到203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1/5,2060年占1/3。大家想象一个场景,再过40年,我们大街上溜弯的1/3是65岁以上。

再来看中国人口结构,80年代、90年代人口结构非常年轻,是一个金字塔,底下的年轻人养了很少的老年人口,所以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高出口。2015年人口结构变了,青年劳动力变成了壮年劳动力,原来给你送快递的小哥变成大哥了。

还有少子化,2012年放开单独二胎政策,2016年放开全面二胎,中国人口领域发生了一场大的论战,保守派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胎,当年的新生儿会有三四千万,结果只生了1700多万,随后大幅度下降,2020年中国新生儿只有1200万,一个14亿的经济体只生1200万,综合生育率1.3%。为什么我们少子化?一个是主力育龄妇女大幅度减少,日本老龄化为什么这么严重?主要原因在于两个,一是错失生育窗口,二是鼓励生育力度不够。不婚化,离婚率上升,结婚率下降。

政策建议: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一是经济补贴,二是服务供给,三是妇女就业保障,四是延长假期。

启动新房改: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控制金融杠杆和房产税。住房制度决定房地产市场。中国房地产出路就是四招,一是城市群战略的确立;二是人地挂钩;三是控制金融杠杆;四是房产税。

中国房地产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在过去这些年,人不断往城市群这些地方流入,但是我们要控制大城市,人口流入和供地比例系严重错配,有的地方人都跑了,你还在供地。我们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出了问题,我们按照计划的思维,我们要控制大城市,我们要中小城镇化战略,其实这是有问题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人地挂钩,要改变人地错配的状态。

还有就是城市规划出了问题,东京人均轨道旅程率是北京的4倍,78%人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因为我们的城市规划以及对大城市发展理念的问题,我们轨道交通供给不足,而且教育、医疗整个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所以北京22.7%的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大量的人选择自驾这种不绿色的出行方式,必然拥堵和空气污染。

中国的城镇化率现在是64%,发达国家都干到了80%至90%,中国的城镇化率还有15年的时间窗口,还有巨大的空间来进行城市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这样一些大的调整。到2030年1.3亿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四大都市圈、19个城市群。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相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展现了推动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我们深信随着未来新一轮改革红利的释放,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谢谢!

关键字: 列出证券东吴证券
来源:任泽平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