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量化行为金融学?
量化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使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理解行为金融学中行为偏见与市场异象。GunduzCaginalp(数学教授,2001~2004年曾任JournalofBehavioralFinance杂志的编辑)和合作者如弗农,史密斯、DavidPorter、DonBalenovich、VladimiraIlieva、AhmetDuran而JeffMadura、RaySturm等的研究展示了量化行为金融学在股票和ETF基金中的显著应用。
量化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金融学理论有明显偏差的实证分析。
(2)利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建模。
(3)基于量化行为金融学的预测方法。
(4)资本市场行为实证研究及预测模型的研究。
在20世纪下半叶,金融市场的主流理论是有效市场假说(EMH),即所有公共信息纳入资产的价格中。任何偏离这个实际价格的信息都会迅速被知情交易者利用,则资产会迅速恢复真正的均衡价格。实际上,市场价格行为,仿佛所有投资者都能获得全部的信息,而且都能理性地去投资。
到20世纪末,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挑战。首先,出现了许多较大的市场,使人们不得不怀疑有效市场的基本假设。1987年10月19H,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在一天之内暴跌超过20%,许多较小的股票则遭受了更大的损失。在本次暴跌接下来的日子里提供了类似于1929年的大崩盘的表现。1987年的危机提供了一个谜题和挑战,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这种波动不应该发生,因为在这个时代,信息和资本流动的效率比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有了很大的提升。
随后,日本市场飙升至高位,以至于偏离了任何现实的评估值。市盈率高达三位数,日本电信电话(NipponTelephone和Telegraph)的市场市值,超过了整个西德的市值总和。在1990年初,日经指数处于40000点,在两年几乎翻了一番,而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又跌至近峰值水平的一半。
与此同时,在美国发展的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催生了新一代的高科技公司,其中一些在没有产生任何利润之前已经被公开上市交易。在日本股市泡沫破灭10年前这些股票甚至飙升至数十亿美元的市场估值,而它们甚至也还没有收入。泡沫一直持续到2000年,随之而来的萧条使得许多股票只保持了最高位百分之几的市场价值,甚至一些大型并且盈利科技公司在2000-2003年也损失了80%的价值。
事实上,所有经过正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现象时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假设:人们所有的经济决策都是从理性出发。古典经济学派曾将经济学领域里的虚拟人物设定为“经济人”(Homoeconomica)。这个“经济人”如果处身于现代的人类社会中,将是六亲不认、毫无情感,一切行为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准则;因此,他不会犯下一般“凡人”感情用事的错误,花的每一分钱、用的每一份力气,都经过仔细的盘算。同样地,经济学家也相信最完美的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这个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参与者众多,多到没有人能够以他买卖的数量控制价格;市场中的信息充分流通,任何讯息会迅速传达给所有的参与者,立即而有效地反映在市场的价格之上,这也是金融市场为效率市场的重要假设。但是正如凡人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市场也无法完全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因此,一旦出现“非理性”投资人与“非理性繁荣”市场,经济学教义派就颇难解释其存在;同样地,这些人所制定的财经政策当然也无法解决非理性思维下的经济问题。这些大型泡沫和崩溃的发生造成了对于传统有效市场的怀疑,市场价格或许未能反映真实的价格。在《非理性繁荣》中,罗伯特•希勒(RobertShiller)探讨了根据许多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和历史事实,对当今股市空前繁荣现象做了全面研究。作者从历史角度考察了股市状况;讨论了一些引发性事件,如技术和人口统计学这些虽然与股市没有直接关系,但同样影响股市行为的因素;介绍了进一步加强投机性泡沫结构的文化因素;讨论了搜集到的一些有关心理依托和从众行为的实例,用以进一步剖析投机性泡沫;调査分析了学术界和流行人物那些试图对当前的市场水平作出合理解释的人的动机;调查分析当前的投机性泡沫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以及政府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急需修改的政策建议,也提出了一些使个人投资者可以减轻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的办法。
随着世界的发展,实验经济学也给古典经济学和有效市场假说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该领域是由弗农•史密斯开创,他赢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些实验(与GerrySuchanek、ArlingtonWilliams和DavidPorter等一起合作)将交易者交易资产的行为定义成一系列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这些实验中涉及单个资产,如在前15年的时间支付一个固定的股息,最后变得一文不值。与古典经济学的预期相反,交易价格往往飙升的水平远高于预期的支付。同样,其他的实验表明,许多古典经济学和博弈论的预期结果完全不一致。这些实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参与者用真正的金钱来做交易决策,因此,实验是一个实际的市场而不仅仅是对意见的调查。
行为金融学(BF)是在过去的20年中因为描述上述现象而不断发展的新兴领域。研究人员开始使用各种方法去解释发生在专业投资者以及新手造成的市场上的偏差(如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
试图量化常见的行为学偏差并使用数学模型去解释这种想象是定量行为金融学的主题。Caginalp和他的合作者使用统计和数学方法对市场数据和实验经济学数据进行预测。这一系列的论文可以追溯到1989年,Caginalp和合作者通过微分方程研究了市场资产价格的动态变化。这个特点明显偏离了古典假设金融学中有无限的套利。
这些理论之一即Caginalp和Balenovich(1999)是较大的每股现金供应将会导致一个较大的泡沫。Caginalp、波特和史密斯(1998)的实验证实,两倍的现金水平,而同时保持恒定数量的股票基本上使得泡沫规模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