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财务分析
长园集团被调查,格力集团的投资是否踩雷?
一般我们是如是告诉读者:
你先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你看机构也是区分的,有些投资人是风投,有些投资人是PE,有些投资人就做二级市场蓝筹股的买卖,有些投资人就买基金,还有人就买被动的指数基金。每个人对于自己都要有个度量。风险投资人就很少利用财务分析,更早期的种子轮就看PPT,他需要观察的是这个人或者这个团队,他们是广种薄收,如软银,几百个项目赔钱,就成功阿里一个即可。
财务分析当然不可能去发现不赚钱的公司,等巴菲特买入,一家公司基本上也到了成熟阶段。而在早期,比如特斯拉,比如蔚来汽车,比如瑞幸咖啡。我们用财务分析去比对就太不切实际了。而这些公司在市场上依然能融到资,而且对方都是专业投资人。这并不是起源于什么分析,而是那些投资人对于风险的认识和承受能力大致上与我们不同。比如长园集团,格力集团投资了长园集团最近正在被炒作。但是我并没有看出这家企业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其业务也并没有专一性,非常零散,业绩也不优秀。但是我们不能以我们个人的观点来评判一家公司。
长园集团去年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1.9亿,虽然经营现金流表现良好,但是这不足以支撑其现有业务的台面。唯一让我有点好感的,大约是其研发上的投入,2018年研发投入6.3亿,36%的人员是研发人员。所以实际上个人的感觉,这依然是一笔风险投资式的投资。近期其没有产出太多的业绩,也许未来会有一定的转机。
(我们还在报表中看到了大量资产抵押,而且事务所是新聘请的,刚刚出具了保留意见,你有印象我们曾说过,事务所换挡期最危险,资产结构也并不优秀,感觉格力集团的确挺有胆量和魄力)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这是容易忽视的一个项目,大多数的变更不能很好被重视。
2015年银宝山新就有人关注过一个事件,银宝山新生产模具,流程是客户预验收,发货,客户终验收。而其原来早期的收入确认是在客户预验收之后,这个时候尚未发货。这属于重大差错,因为一般要发货才可以确认收入。当然,这是企业自己纠正的错误。
最近几年,收入准则的变化非常大,为了应对新经济的崛起,收入确认方式也开始用总原则的方式来确认。也就是说需要财务主观去判断权利义务是否转移。这方面一定涉及很多主观的收入确认方式,有些企业你必须了解销售流程,然后再去了解其收入确认在流程上的哪个时点。
所谓会计政策变更上面的问题,大多数就是收入和成本的确认问题。这个问题会导致部分企业利用主观判断的空隙来增厚利润。所以说到底还是要了解业务整个流程。
而会计估计,主要是折旧摊销,对于重资产的一些企业,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些企业无形资产不计提折旧,只在每年年底做减值测试,如果有减值,就计提损失。这就给很多企业费用资本化拔高利润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