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地位
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对外经济联系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安排和调节等所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主要内容有: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依据,包括比价的市场波动界限和调整幅度;各国货币可兑换性,以及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和供应方式;国际金融事务的调节、磋商和有关的管理工作;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包括国际顺差和逆差国所承担的贵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金本位制,形成了黃金在国际间支付结算的统一原则,从而建立了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一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这实际上也是以黄金作为支付基础的货币体系。1929-1933年 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分裂成若干货币集团。集团内部对货币比价、货币波动界限、货币兑换与支付等均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集团外的国际收支实行严格管制。因此统一的国际货市制度不复存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黄金的官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使国际货币体系得以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随着美元危机的加深, 1971年 8月美元停止兑换黄金,1973年2月固定汇率制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进一步改革,朝浮动汇率的管理化,国际储备资产的多样化,即不仅以黄金和美元作为储备资产,还有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等,同时出现若干不同的货币集团化方向发展。
黄金在历次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为它是各国货币信用的基础,是重要的国际储备,对国际清算和有关的支付、国际收支的调节、汇率的变化等都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发展,黄金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首先,各国储备资产中货币形式的储备一主要是美元大量增加,这就使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大大下降;其次,英国经济学家特利芬50年代指出,金汇兑本位制本身也有不稳的论点为人们普遍关注第三,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于1961年建立了黄金总库,通过稳定黄金价格来稳定汇率制度;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章程的第一修正案决定建立特别提款权帐户,以在必要时补充现有的储备资产,这实际上又使黄金的份额相对减少;第五, 1968年又.出现黄金双重市场,私人黄金交易与官方黄金交易分开进行。由于设立了特别提款权这样的便利工具,官方货币机构不必迫切再从市场上购入黄金;第六,1971年8 月美国决定正式停止按美元金平价用美元兑换黄金。这意味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金汇兑制度结束。
1978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基金章程进行了第二次修正案,这次修正较大地改变了基金章程中黄金的地位。主要表现为,首先,不再把黄金作为货币平价的共同单位,也不作为特别提款权的价值单位。而在此之前,货币平价都是以黄金或美元来表示的。第二,通过废除用黄金表示的待.别提款权的方法,取消了黄金官价。第三,基金组织禁止重新确立固定的黄金价格。在进行黄金交易时,若金组织将不, 干预市场价格,也不建立固定价格。第四,取消了各成员国必须用黄金同基金组织进行往来结算的规定,并规定任何使用黄金作为支付手段的须经绝大多数成员国投票赞成。第五,对基金剩余黄金储备的使用也作了规定。对其余黄金的出售,须经基金85 %的票数赞同方可进行。
虽然黄金在基金组织的地位有所下降,但黄金储备是用来支持基金的金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地位并没影响,基金组织出售大量的黄金之后,1980年仍有上亿盎司的黄金储备。同时,世界上许多中央银行的国际储备资产都有相当一部分为黄金,各货币集团,如欧洲货币体系中也有相当的黄金储备。因此,今后黄金在国际货币休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