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往的经验,不少股价高、股票流动性较差的公司,也可以通过“高送转”降低股价,增强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因此,在送转之前,较高的股价也是高送转股票的一大特征。根据统计,在以前年度434次的股票高送转中,其送转前未复权的平均股价达到24元。其中有322次方案实施前,股价在10元以上,占到总数的近8成;更有178次送转前股价在20元以上,占总数的4成以上。
为什么“高股价、低流动性”也会促使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呢?
这是因为在机构投资者成为了市场中的主导力量后,由于市场资金量的不断扩大,主流机构在中小盘股中不易大额的买卖,因此在优质上市公司的选择中,流动性的强弱成为重要考量指标之一。例如,在目前基金成为一大主力机构的情况下,如果某上市公司是一家高成长性的公司,但其市值较小,不利于基金的巨额资金购买,那么基金往往会因为公司的流通性不够而忽视其高成长性,因此得不到基金公司的关注。这类公司如果在年报出现高送转的话,将大大增加其流动性,这对于相关上市公司是中长期利好。
例如,2007年3月2日上市的紫鑫药业,上市一年后的2008年3月,股价走到56元的高点后,由于高股价,股性趋向不活跃。但当2008年3月18日,公司实施“每10送3转增5派0.33元”方案后,股价降低后,股性又重新活跃起来,成交量逐渐放大。
事实上,一些价格偏高的股票,很有必要通过10送10或者10转增10股的高送配方案使股价“腰斩”,从而达到“亲民”的效果。
最典型的案例是万科A。2003年以前,万科A很少成为市场热点,以至于市场上有“买万科的房,不买万科的股”之说。而就在2003年,一方面公募基金获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一方面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正式进入国内市场,万科出人意料地针对2002年度分配,推出了10送10的大比例送股方案,其后两年公司又连续实施了两次“10送5”,流动性能力进一步加强。而年报显示,公司于2003—2007年每年的流通股股东中,重仓其的基金公司家数一直呈现增多之势,2005年、2006年度的前10大流通股东中还出现了QFII的身影。该公司又于2007年年报中推出了“10转增6派1元”的分配方案,2008年年报又推出“10转增6派1元”的分配方案。如此,股价一直被高送转除权降低,总股本快速扩张,流动性持续增强,基金等机构积极参与。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1日收盘,中小板中的股票价格普遍较高,中小板股票的平均股价为14.60元;而整个A股市场的平均股价为11.17元。中小板股票价格明显高于主板股票,许多中小板股票的股价在三四十元以上。因此,从“高股价”这一点来说,中小板股票的高送转概率明显要大于主板的股票。
另外,还有一些关注点,也可视为高送转的特征,也须加以关注:
一是大股东有承诺的。
二是前一次的高送配预案管理层没有通过,或由于其他已经消除的问题没有实施的。
三是所属行业处于稳定发展期、收益相对稳定且位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当遇有新建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则将会优先考虑高送转方案。
四是有大比例送转的传统。一些上市公司有高送转的习惯,这类公司值得特别关注。
五是在年中完成定向增发、且公积金和净资产以及业绩相对优秀的股票中寻找,定向增发和总股本越接近的越好。特别是那些不久前完成再融资,股价跌破增发价或配股价,且资本公积金比较丰厚的股票,会因股东对企业提出强烈的高送转要求而使该股有极高的高送转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