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讨论股息再投资时,我们描绘了价值型公司所能够达到的最佳收益状态。价值股投资作为一种成长股投资的替代选择,是基于价值股所能够达到的最佳收益状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要找到一家长期保持6%的股息率以及5%增长率的价值型公司,或者找到一家股息率为11%的零增长价值型公司几乎不可能。我们之所以做出这样乐观的假设,是因为我们想让大家看清楚价值股相对于成长股除了在价值型区别之外的结构性差异。
在现实世界里面,股息支出5%以上的公司相对来说少之又少,而能够给出这么髙股息率的公司一般都是那些比平均增长率4%还要低,甚至低很多的公司。
然而,投资者会继续将钱投在价值型公司身上,他们相信这些公司可能给自己带来最高的长期持续性的收益。他们的逻辑可能就是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换句话说,他们相信他们手上的小恩小惠是实实在在的,而冒着风险去钓大鱼可能到头来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上述误导的投资哲学以及对复利威力的一知半解,导致价值型公司的投资者们失去了一大笔钱。有太多的投资者满足于收益的小恩小惠(可能就是好的股息支付率)了,他们不愿意冒险购买成长股来获得可能的更加丰厚的长期回报。这些投资者不仅与投资成长型公司可能带来的更高的投资回报擦肩而过,同时他们也会为高股息的股票支付更高的购买成本。
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来讲,很多购物者在价值股的投资市场里面购物,他们更愿意让他们的情感来控制他们的购买决策,所以愿意花更多的钱来买得内心的一份安静,而稳定高股息股票正好可以提供这份安宁。而在成长股市场里面的购物者往往(但不总是)可以发现他们资金更大的价值,但是他们却不得不为此而牺牲自己内心的一份宁静。
价值公司的“购物者”在“安全”的环境里寻找他们的商品,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在这个区域里不会发现被低估的证券产品,也即是说他们跟其他类型的投资者一样在搜寻着投资产品,同样也意味着这类投资者可能会十分谨慎地分析合理回报(从中级到高级个位数回报),除非他们习惯于进行频繁的交易。
价值型公司真正的问题在于其相对同质性——当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出现差额,并且差额的上下摆动在一个相同的幅度内,交易就会发生。这使得异常股(是指优秀的价值型公司,该公司的股票价格高出其内部价值很大一截)的发生概率极其低,除非愿意为某个所谓的深度价值公司放手一搏,但这也同样意味着极髙的投资风险。相反,成长型类股票所带来的浮动倒是给予了你湍流不息的机会,去购买那些股票价格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