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大可能越强
成本优势还有可能源于生产规模,最典型的示例就是拥有装配线的工厂。工厂的生产越接近100%的生产容量,盈利性就越高,也就越有可能把房子和水电费等固定成本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此外,工厂规模越大,也越有可能通过分工或机械化生产实现专业化。但在最近一段时期,由于中国和东欧地区的低成本劳动力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导致某些制造业离开欧洲和北美洲,从而使得这种成本优势有所削弱。但对某些企业而言,它依然是名副其实的优势。
最好的例证也许莫过于埃克森美孚公司,通过在诸多经营领域实现规模经济,埃克森的经营成本低于任何一家综合性超级石油公司。尽管规模优势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和采掘等上游业务中不够明显,但在提炼和化工业务中却显露无遗,由此而带来的资本回报率让瓦菜罗能源公司(ValeroEncrgyCorporation)和巴斯夫(BASF)等竞争对手自叹弗如。
生产规模不一定只限于拥有大于竞争对手的生产设施。如果我们从通过扩大销售来分摊固定成本的角度看待规模效应,那么,非生产性企业同样也可以受益于规模经济。以著名的视频游戏巨头美国艺电有限公司(ElectronicArts)为例,由于游戏投放市场的成本基本上是固定的(目前约为2500万美元),而艺电则可以通过蔚为可观的总体销售额分担这一开发成本,因此,和小企业相比,他们总能更轻松地推出趣味横生的游戏。
综观英国业界,国内最大的付费电视服务供应商——天空广播公司(BSkyB)无疑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同样的收费,天空广播公司可以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节目,因此它可以把成本分摊给更多的用户。即使是最接近的对手——维珍传媒(VirginMedia),其用户数量也不到天空广播公司的1/3。正是凭借这样的优势,天空广播公司才能购买更多的英超联赛、首映电影和美国热门电视剧,由此又吸引更多的订户,这反过来又让天空广播公司在财务上更具实力,提供更丰富的电视节目。在这个市场上,任何一个新进入者要提供如此丰富的节目,就必须向用户收取更高的价格;要从天空广播公司手里抢走客户,就必须在财务上承受巨大的损失,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天空广播公司拥有宽阔的经济护城河。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
最后一种规模优势源于对利基市场的统治。即使一家公司在绝对规模上不够大,但只要在市场的某一局部超过其竞争对手,一样能形成强人的优势。实际上,对于一个仅能维持一家公司盈利的市场,企业可以呈现近似于垄断的状况,因为其他企业为挤进这个市场而耗费资本,在经济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例如,《华盛顿邮报》在爱达荷州博伊西这样的小城市拥有大量的有线电视网络,而每个这样的小城市的有限需求仅能维持一家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生存。既然有限的利润仅够维持一家企业吃饱饭,那么,竞争对手自然也就不会有动力跑到这里投资兴建电视网络,加入这场毫无意义的竞争。如果确实有一家公司进入这个市场上,并建立第二个有线网络,无论是现有公司,还是新进入公司,都不可能达到盈利所需要的客户数量。随着卫星电视的普及,这些小城市有线业者的优势在逐渐削弱,但它们依然体现了利基市场的价值。
如果企业拥有建立在利基市场基础上的护城问,纵然产品平淡无奇,仍旧可以获得难以置信的资本回报率。我想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工业泵,即使是高档喷枪和食品加工用泵,都能让你大赚一笔。明尼阿波利斯市有一家小得不可思议的公司,名为固瑞克(Graco)公司,他们就生产这两样东西,而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居然达到40%。
这怎么可能呢?首先,高端工业泵的整个市场没有多大,对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吸引力有限,其次,固瑞克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支出仅相当于销售额的3%~4%,这就保证了他们能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保持投人的最小化;再次,固瑞克公司的产品对终端用户来说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到的,但体现的只是工业总生产成本中的一小部分。想想家具表面的去污和涂刷或新汽车的上漆工序,尽管和总成本相比,这最后一笔似乎有点无足轻重,但它却是消费者第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这样,固瑞克公司就可以从家具生产商或汽车制造商这样的客户身上赚钱。他们多花一点钱并不会给桌子或是跑车的成本带来多大影响,但注定会提升固瑞克的利润率。
虽然这种竞争优势往往存在于规模较小的制造企业,但不限于工业行业。比如说,有一家名为Blackboard的超小规模软件公司,他们在学习管理系统市场上占据了2/3的份额,这是一种已在大学校园广泛使用的应用软件,用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连接。
Blackboard公司的软件可以让教师用来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实现项目合作,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工业泵一样,这也不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它也不太可能吸引微软或Adobe这样的软件巨头。此外,这还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市场,因而又需要竞争对手投入巨大的资源,才能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最终赢得市场。但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小了,所以没有几家公司愿意尝试。
主宰利基市场的最后一个,同时也是最有意思的例子,就是私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尽管此类公司在美国并不常见,但在其他国家却非常普遍,而机场无疑是其中的绝佳示例。在世界各地,很多机场都属于私人公司,包括墨西哥的绝大部分机场、新西兰的奥克兰机场、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国际机场(SchipholAirport)等。管理机构的批准(无形资产)无疑是现有机场享有的竞争优势,但更重要的,还是单一竞争经济在此的充分体现。很多地区拥有的航空路线只能保证一家机场盈利,因此,即使有哪个竞争对手获得审批,可以在奥克兰或是墨西哥的瓦拉塔港附近建设第二个机场,也无法为他们带来可以接受的资本回报率。这就把新进入者拒之门外,为现有机场挖掘了一个宽阔无比的经济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