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金融大鳄”之称的世界投资大师索罗斯,虽然以其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而闻名于世,但在他自己看来,能成为一名哲学研究者似乎更能让他深刻感受到成功的滋味。虽然投身于金融领域,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已对哲学的痴迷与研究。金融投机家与哲学家的这种双重叠加的特殊身份让索罗斯充满了自信。
作为投机家,他的言论中充满哲学思辨;而作为哲学家,他又沉迷于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实验。他在投资中坚持不断地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证券市场理论。
1987年,索罗斯出版了自己的投资记录:《金融炼金术》。美国琼斯投资公司这样评价道:“《金融炼金术》是有关金融市场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为投资者人手必备,乔治.索罗斯传奇式的投资经历更被投资者仰慕和传颂。”虽如此说,在索罗斯本人看来,他更愿意把它看作是自己的一种哲学修行的结果,是自已的哲学思考的结晶。“其实我既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努力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他十分乐于在金融市场的现实中验证自己的金融投资理论。
很多人都表示无法很好地理解他的这种理论。其实,索罗斯的投资哲学理论是相当复杂的。在这种混沌的世界中,索罗斯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他自由地行走于混沌的金融世界。
混沌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理论,到80年代至90年代则发展成为研究热潮。混沌学隶属于非线性动力学,是非线性科学的主题内容。混沌学中的混沌不同于通俗意义上的混沌,也不同于一般科学中的混沌,而是具有确切意义的科学概念。这里的混沌是指确定性系统的无规行为。对于三百多年牛顿力学中的确定性原则,这种理论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
混沌的发现,在世界科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对牛顿力学中的确定性原则的一种颠覆性挑战。也许正是基于这种突破性的意义,我们才愿意把索罗斯自己所创立的投资哲学理论也看成是混沌世界中的一次重大革命。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而索罗斯在其中的地位也自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虽然金融市场变化万千,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只要证券交易存在,价格变动就一直令人们感到惊奇。每个时期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在思考、研究着这些波动的原因。现在,绝大多数理论家都这样说:“长期以来,股票价格反映其真实价值,在股票价格中必定存在某种逻辑。另外,短期波动反映供求关系的小幅变化,这种变化应该是不可预测和随机的。”
人们普遍认为,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而且其行为按照学术界的说法也是理性的。他们相信,投资者可以完全认识一个公司,所以,每一股的价值都可以有一个精确的价格。以这种认识为武器,每个投资者就会有理性地自觉行动,当一大批股票上市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更好的。而且,股票的价格也可以通过估计公司赢利而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也就是通常被用来证明市场价值的上升是合理的“金融市场有效理论”,它是有关股市运行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
乔治.吉布森( Edward George Gibson)也认为:“当股票在一个开放市场公开发行时,其价格可以被看作是市场最好的情报员。”
这也是传统经济学家们所一致认同的。他们都受到了牛顿物理学的影响,都致力于确立一些配备有效的规律来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并希望借助于均衡概念来达到这一目的。所谓均衡,就是供求平衡的价格,均衡时市场上不存在不满意的买者和卖者。经济理论从需求和供给开始,它们都是有限的,可以是分别度量的数量。分别给定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进行相反方向的变动,在运动中,它们的交点就是均衡点。当卖者明白自己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卖出多少,而买者知道他们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买进多少时,两者的意愿相等的那个唯一的价格就是实现了均衡的价格。
均衡是公理性体系的产物,它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人们使用很多模型来描述金融现象,如基本面派、购买力平价原则(PPP)等。但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这些模型在数学上都很完美,却并不适用于现实的金融市场。
诺贝尔奖得主瓦西里.里昂惕夫这样评价经济模型:“没有哪一个实证研究领域使用如此众多精细的统计模型,却得到如此众多彼此迥异的结果。”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古典经济学家们还在大学课堂里讲授均衡观念、假设做出完美的竞争和达到完美的认识时,1980 年,16家世界顶尖的金融分析研究机构对12个月后的美元、联邦德国马克汇率做出了自己的预测值。
那些假定经济生活有理性和逻辑性的人常常论证说,金融市场总是对的,事件的真实过程是公司的经济基础,投资者可以先扣除市场将来的利息,也就是用贴现市场价格方式,来考虑将来的发展趋势。然而,身经百战的索罗斯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在他看来:“如果有人声称能够对经济市场做出科学解释,那么他肯定是错误的。”在长期的投资经历中,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而这个结论与那些传统理论是完全相反的。但,这就是索罗斯在混沌世界中理性思考的结果。
在索罗斯在伦敦经济学院求学之时,他就对经济学教授们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产生了怀疑。这些教授试图使学生相信,经济学是一门可以从中提出理论的科学,还可以借此发现统治经济世界的规律。也许,其他学生对此毫不怀疑,索罗斯却并不认同。在他看来,经济学不同于科学。科学的首要特征是客观,人们可以在不影响它的活动范围的前提下来观察它。但经济学并非如此。因为人类是所有经济活动的中心,人包含在经济生活中,不可能不影响经济生活。
索罗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克里特岛人艾比曼尼迪斯说,克里特岛人总在撒谎。如何判断这句话的真实?因为艾比曼尼迪斯本人就是一个克里特岛人,如果他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是对的,那么,他的陈述就肯定是错误的;反之,如果他的陈述是对的,那么,他话中的含义就肯定是错的。
这就是那个流传很久的智力游戏一 “说谎者悖论”。虽然这只是个游戏,但它证明了一个事实:一个陈述可能会影响到它所指的主体,即思想和现实是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的。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规律是永恒的这一定律深信不疑。但到了近代,这一事实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怀疑。在传统经济学家们的眼中,反映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参与是主动的过程,两者互不相干。而索罗斯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即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人们的认识和客观世界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这是他的观念框架的基石。索罗斯把它称作反射性。
索罗斯并不认同传统市场经济有关于平衡理论的论述。他认为,市场总是错的,投资者与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在不断发生反射性关系的金融世界里,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完全的信息。
索罗斯说:“我的确承认自己的理论不配称为科学,但我认为使用反射性概念要比使用均衡概念能够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
其实,索罗斯的理论并非单纯的反射性概念这样简单,还可以看到很多其他著名理论的影子。比如,著名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原理”,这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卡尔.波普提出“经验证伪原则”,他是索罗斯大学中最喜欢的老师。索罗斯批判性地继承了老师的这一理论,他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根本的区别。自然现象可以充当独立的客观标准,科学则依此来判断陈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但在社会科学中,不存在这样的客观标准。“说谎者悖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他对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完整的这一理论却深信不疑。
索罗斯深有感触地说:“社会科学家的失败与炼金术士的失败之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那就是虽然炼金术士彻底失败了,而那些篡夺自然科学威信的社会科学家却可以成功地制造重大的社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之所以容易受到理论的影响,恰恰是因为它们不完全为现实所支配。在自然现象中,只有当理论成立时,科学方法才是有效的。但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中,不成立的理论也可以成为有效的理论。虽然炼金术作为科学失败了,但社会科学作为炼金术成功了。”
索罗斯自已在金融领域中长期征战,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他在自己的反射理论中说:由于不能完备理解的问题,事件的参与者会形成固有偏见,他们根据这个固有偏见做出的决策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进程。事件的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构成一种反射关系。在这里,不会有均衡的结果,只有一个永无止期的变化过程。
在索罗斯看来,人类的智力还没法充分地认识这个混乱的现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对于世界的所有观点都是有缺陷或被扭曲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许只是真实世界的近似,我们的认识永远也不会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我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理解从来就是不全面的,因此,我不愿意去争论现实的本质或终极真理。我们试图理解世界,而我们自己便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但我们对世界不完全的理解在我们所参与的事件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思想与这些事件之间相互影响,这为两者都引人了不确定因素。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决策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因为我们的行动很容易产生预料之外的结果。”
在这种不完整和不确定性中,索罗斯没有放弃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相反,他对世界和人生的运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意义,以一种“救世主”的身份和意识去更好地认识乃至改造这个世界是索罗斯一直致力研究的。
在索罗斯的理论中,均衡理论和“有效股市假说”是很难成立的。他相信,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是不完全理解在发生作用,这是一种不均衡现象,并不是传统的经济学家的均衡理论在发生影响。
其实,索罗斯也就像是那个游戏中的说谎者一样,在外人看来,似乎很难理解,但他自己却十分的清醒。索罗斯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和对世界的理解。在金融市场中,市场总是有缺陷的,而买卖的决定依据往往是人们的期望。
“当事件中有能够思考的参与者时,主观事物就不再局限于事实,而且包括了参与者的感觉,因果链不是直接从事实到事实,而是从事实到感觉和从感觉到事实。”投资者根据掌握的信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同样,行动也反过来影响和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
“我们对所处世界的理解注定天生就不完全,我们对于做出决定所需要了解的状况,其实受着这些决定的影响。在参与者的期望和事件的实际结果之间,天生就有一种差异。有时候差异小到可以不理会。但有时候差异太大,就会成为决定事件过程的重要因素。”在如此混乱的金融世界中,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市场。
在索罗斯看来,市场往往受到群体情绪的冲击而时上时下。一只股票的价格并不仅仅是通过对获得信息并敏锐地做出反应来决定的,而且还是混合着市场参与者情感的一种结果。在现实世界里,买卖的决定取决于人们抱有怎样的预期。因而,投资者所付出的价格不是对于价值的简单的消极反应而是考虑了股票价值的积极组合。
索罗斯基于自已对市场的种种认识,提出:“关于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任何观点,肯定都带有偏见,是片面的....认识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因而,索罗斯更相信,与传统平衡理论相比,用反射性概念能更好地帮助自已理解市场,把握市场,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