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魅影再现
2007/10-2008/4、2010/4-2011/9中国出现过股市定义的滞胀。经济学定义的滞胀是指经济停滞、严重通胀和大量失业并存的现象。股票市场通常提到的滞胀是类滞胀概念,即经济增速(GDP)下滑,通胀(CPI)上行的状态,本文所讨论的均是股市范围定义的滞胀。在美林基于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的“投资时钟(The Investment Clock)”理论中,滞胀期处于过热期与衰退期之间。严格的滞胀情形很少出现,最典型的是1970 年代,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长达10年的滞胀期。68-70年、73-74年以及78-80年美国都出现了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通胀和失业率持续回升的局面。以后两轮为例,美国CPI从1973年初低点3.6%持续攀升至1974年末高点12.3%,而同期GDP同比增速从7.6%降至-2.3%。1978年4月美国CPI 由6.5%持续攀升至1980年3月14.8%,而同期GDP同比增速从6.1%降至-1.6%。过去三十年中国基本没有出现过经济学定义下的滞胀,但存在“类滞胀”状态,一般是经济过热之后经济增速开始下行,通胀还在高位,即经济增长周期领先于通胀周期。两个典型区间是:2007年10月-2008年4月,中国GDP累计同比从07Q4的14.2%下降到08Q2的11.2%,CPI累计同比从4.4%上升到8.2%; 2010年4月-2011年9月,GDP累计同比从10Q1的12.2%下降到11Q3的9.8%,CPI累计同比从2.4%上升到5.7%。
目前开始出现类滞胀特征。2007年10月-2008年4月的滞胀背景是美国次贷危机07年爆发,全球经济由过热走向衰退。在此之前,2005年-2007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GDP 同比从04Q4的低点10.1%上升到07年Q2的高点15%,CPI 直到07年1季度都维持在3%以下的温和区间,07年5月前后经济出现过热迹象,CPI从5月2.9%升至10月4.4%。10月次贷危机爆发,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从07年7月28.7%下降到08年4月21.5%,同期GDP累计同比从07Q3的14.4%下降到08Q2的11.2%。但当时央行仍保持高水平的货币投放,M2同比增速07年均值达17.6%,08年1、2月仍保持18.9%、17.5%,这时期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食品项下的猪价抬升,叠加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雨雪极端天气,猪、粮、菜价齐涨,CPI累计同比从07年10月4.4%上升到08年4月8.2%。第二次“类滞胀”状态(2010年4月-2011年9月)发生的背景是为应对次贷危机冲击,中国政府08年底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企稳复苏,GDP累计同比从09Q1低点6.4%升至10Q1高点12.2%,这期间CPI一直保持在2%以下。09年底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中央项目投资增速从09年底20.5%降至10年4月10.6%,经济增速开始回落,GDP累计同比从10Q1的12.2%下降到11Q3的9.8%。但10年上半年货币仍维持前期高增速态势,M2同比增速均值达22.5%。国内猪价上行,叠加2010年11月美联储启动QE2,油价应声而涨,海外输入性通胀压力来临,CPI累计同比从10年初1.5%上升到11年9月5.7%。最近一段时间宏观经济再次出现类滞胀迹象,18Q2我国GDP当季同比增速为6.7%,万得一致预期下18Q3、18Q4 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6%、6.5%,经济增速小幅下行。CPI同比增速7、8月连续两个月上升到2%以上,8月为2.3%,近期猪价、油价上涨,预计9、10月份仍将维持在2%以上。好在目前通胀未触及3%标准线,暂不能将当下经济形势就定义为滞胀,但已有投资者担忧目前已出现类滞胀特征。
滞胀魅影再现
滞胀魅影再现
滞胀魅影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