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长股的信徒在疯狂的同时,反过来又成了温莎的施恩者。他们对低知名度成长股漠不关心,结果为我们低市盈率的投资组合留下了大量候选股。这些公司的收入增长率和大成长股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更高一筹,但由于规模较小,能见度比较差,所以只能托付给后座等待。
衡量低知名度成长股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艾迪逊兄弟百货(EdisonBrothers)是典型的低知名度成长股,它是一家离圣路易斯(St,Louis)不远的老牌家族零售商。1974年时,它的主营业务是各类女鞋,并形成了几个流行的知名品牌。公司努力推进业务的多样化,虽然有些笨手笨脚,但最后还是把自己打造成购物中心中的一个强大竞争对手。收益增长了,但沉溺于大型成长公司的市场不屑一顾。我们在界定低知名度板块时发现了它,继而购买了它的股票。1975年,市场开始拥抱艾迪逊兄弟百货,温莎获得了137%的投资收益。(不过,这家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宜布破产,这证明了向上的趋势线不能永远持续,它暗含着某种脆弱,同时,零售行业并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行业。)
1982年,低知名度成长股占温莎基金的22%,而20世纪70年代这个数字只有5%。这之间我们一直在增加持仓。这类股票获得最高人气的时候,股价的增值超过了我们计划出售的价格,这之前,温莎有1/3的资金存在于这个板块中,后来又降低到25%,之后,直到我退休之前,低知名度成长股的比重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下。对于这样一群股票,这是一个不错的持仓比重。
在艾迪逊百货之后,许多其他低知名度成长股又不时出现在地下廉价商场。大盘中这样的股票数以百计,只不过在高涨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纳斯达克的最好股票列表的阴影之下无人问津。
然而真正买进这类股票之前,顾客一定要对所购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低知名度股票的失宠有的时候不只是投资者的过度排斥反应,有时是基本面发生了重大问题。这类股票平均每年5个中就有1个基本面出问题——虽然不总是到达破产的严重程度,但成长性往往会损失殆尽,继而导致市盈率一路下滑,逐渐沦为普通公司。在科技公司中,虽然有一些声名显赫,但是,其中也有惊人数目的公司在1999年的股价不比15或20年之前更高。剩下的还有更不像话的。
我愿意第一个承认这类股票比投资组合中其他类型的股票风险更大,但是我们时刻准备着斥巨资投入这个板块,只要我们认为回报大于风险,我们愿意聪明地承担一些风险。这样的机遇需满足如下特征:
1.增长率在12%-20%之间,并且可以预测;
2.市盈率是一位数,在6-9倍之间;
3.属于某个可以界定的成长性领域,而且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4.所属行业易于理解和分析;
5.历史报表的收益增长率为两位数,且没有其他瑕疵;
6.净资产收益率要出众,这才表明管理层绩效高,史不用提金融成长的内部容积;
7.资金雄厚、净收益出色,以便引起机构投资者关注;
8.虽然不足必须,但理想状况下最好能经常有一些新闻见诸报端,为股票注入能量;
9.大多数情况下股息率在2%-3.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