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日,袁隆平主持的新技术示范项目,实现了双季稻亩产1365公斤,双季稻产量再创新高。民以食为天,粮食一直都是劳动者生存的根本,也是我国多元饮食文化的根源,也正是因为粮食的贵重和生产的困难,才有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千古感叹。
在和粮食生产的斗争中,袁隆平是一个让所有国人尊敬的名字,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人定胜天”。靠着这样的超前育种技术,培育出了一家以袁隆平命名的上市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是,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隆平高科还是在行业的低迷下,陷入了成长困境。
一、杂交水稻技术牛气,但隆平高科却挣不到钱了
2000年上市的隆平高科,主要经营水稻、玉米、黄瓜、辣椒、棉花、向日葵等种子的培育及销售业务,在我国、巴西、美国、巴基斯坦等建有水稻育种站,袁隆平院士担任公司的名誉董事长,最终控制人是财政部。2018年公司经营数据显示,水稻种子占营收比近60%,玉米种子营收占比为17%,其它为23%。所以,公司主要靠卖水稻和玉米种子挣钱。
2016-2019前三季度,隆平高科实现营收分别为23亿元、32亿元、36亿元和12亿元,增速分别为13.5%、38.7%、12.2%和-17.7%;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7.7亿元、7.9亿元和-2.7亿元,增速分别为2.1%、54%、2.5%和-448%,可见公司在2019年种子卖的有多惨。
亩产1365公斤!再创新高,但以袁隆平命名的这家企业却很惨淡
再深入探究一下,小编发现,其实隆平高科在2018年就混的不好了。我们看一下衡量公司主营业务的扣非净利润情况,2016到2019前三季度,分别为4.3亿元、6.1亿元、3.3亿元和-3.3亿元,也就是说,公司卖种子业务在2018年就不怎么挣钱了,遭遇了滑铁卢,进入2019年后经营更加惨淡。
二、行业不景气,以及高昂的债务成本是压垮隆平高科的稻草
为什么,如此高大上的企业怎么就一下子业绩惨不忍睹了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脚步,来探寻公司惨淡的原因。
人人都吃的上饭的当下,水稻行业发展陷入低迷。从2013年以来,我国的杂交水稻育种面积就在持续增加,但由于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对种子的需求并没有出现增长,2017年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供应量近3.8亿公斤,但需种量只有2.3亿公斤,水稻种子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常态。
数据显示,隆平高科的水稻种子库存在近两年增长明显,2016年库存8.9亿元,同比增长仅2%,到2018年库存攀升到了14.4亿元,同比增长17%,可见,水稻种子越来越不好卖了。
在水稻种子库存增加的同时,国家又在全面下调稻谷收购价格,将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收购价格,从2016年的每斤1.33、1.38和1.55元,降到了2018年的1.2、1.26和1.3元,价格的下调,进一步打击了水稻种植的积极性,对本就高库存的水稻种子行业是重大打击。
种子不好卖了,隆平高科为了保持营收,必然要加大宣传推广,这就导致了公司的费用大幅增加。2015年公司销售费用只有1.6亿元,到2018年攀升到了3.6亿元,管理费用也从2015年的1.8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3亿元。大幅攀升的费用大大挤压了隆平高科的利润空间。
面对此种困局,隆平高科也在积极应对,2017年公司花费近27亿元巨资投资国际种业公司,取得35.8%股份,拓展业务范围。但事情似乎变得事与愿违,并且公司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隆平高科对外投资的巨额资金,几乎都来自债务借款,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负债规模分别为22亿元、65亿元、79亿元和87亿元,而同期公司货币资金分别为12亿元、9亿元、20亿元和15亿元,造成巨大的偿债压力。
并且这些巨额的债务,产生了巨额的财务费用,2016年到2019年前三季度分别为0.47亿元、0.06亿元、3.6亿元和2.9亿元,飙升的债务利息费用大大的削弱了公司的利润,是2018年扣非净利大幅下滑和2019前三季度巨亏的重要原因。
三、总结
水稻最低收购价下调,导致种植面积下滑,进而加剧了水稻种子行业的低迷,隆平高科也深受其害。业绩下滑后,隆平高科的大幅举债对外投资,不但没有带动公司走出低谷,反而更伤害了业绩,公司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不过,抛开挣钱,公司杂交水稻的不断研发,依然是让所有国人骄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