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担保风险内容中,笔者专门说到了为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的债务担保,这样的担保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而且是建立在风险之上的风险。现在我们就专门来看看资产负债风险。
通过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或者定期报告,我们可以查到公司的资产及负债情况。如图3-32所示为中国联通(600050)2012年9月30日的资产及负债情况:该公司资产总计4689.96亿元,负债总额为2583.7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583.72/4689.96=55.09%。
图3-32 中国联通(600050)2012年9月30日资产及负债情况
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根据会计第一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我们可以推导出:当总资产不变时,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呈负相关的关系。因而,当一家公司总资产没有增加而负债大增时,所有者权益自然会受到影响。
通过资产与负债情况可以看清上市公司是否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做好风险控制。试想,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资产只有5000万元,负债却已经高达6000万元,这样的上市公司或许会说它正在做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将实现2000万元的净利润。假如只看它这一项目预期,你肯定会大受鼓舞,认为这个公司值得“搏一下”,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其资产和负债情况,你还敢去搏吗?这不是博弈,已经变成了搏命。
即使上市公司的项目真的实现了预期的利润,但看似超高利润的项目其实只能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平衡,公司依然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而那些债务缠身的上市公司更是举步维艰,很可能赚的钱还不够还流动债务形成的利息支出。而如果既定的项目并未达到预定的计划,便只能使上市公司往泥潭里面更陷一尺。而越是困难的上市公司越是想实现咸鱼翻身,继续以公司资产作抵押再贷新债再打新仗,几场败仗下来,早已是难以自拔。若骑上这种上市公司的“疯马”,我们根本做不到悬崖勒马,能做到只是跳下马、溜回家而已。
资产负债率越高,上市公司就面临越大的财务风险。公司背负沉重的包袱,一旦经营困难,无法还贷,只会累积大量的利息支出。另一方面,公司有较大的负债,表明公司自身流动性不足,一旦银行收缩信贷,必然会使得公司雪上加霜。但也并不是说上市公司有负债就不好,做企业有时候需要靠规模来获得收益,要做大规模就需要资金,此时就需要借助外力。假设一家公司从银行借款5000万元,年利率为3%,但公司借款进行经营活动收益达到10%,有7%的利润。那么公司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笔者就以“两个比率”和“三个警惕”使大家能更正确地认识资产负债率:
我们先看“两个比率”。
第一个是看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越大说明公司的还债能力越高,面临的债务风险越小,公司可以将流动资产变现来进行债务偿还。合理的流动比率为2,即流动负债只占到流动资产的一半。如果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则需要小心,像图3-32中的中国联通,虽然资产负债率只有55%,但其流动资产很少,计算下来流动比率仅有17%,这样的公司还债能力其实很差。
第二个是看短期借款比例。在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是急需偿还的债务,所占比例越大公司面临风险越大,而应付账款通常是公司未结算的支出,进购产品未销售仍为库存,这部分负债实际上并无真正的债务压力,反而显示了公司能够利用外力为自己服务,例如商业巨头沃尔玛等公司就有较多的应付账款。
再看“三个警惕”。
第一个警惕:警惕债务缠身依然股权不明的公司。上市公司如果有大量的债务,资产负债率极高,就存在着明显的财务风险;而如果债务缠身依然股权不明,这样的公司很容易失控。多重股权交叉混乱,导致关联方特别多,一旦经营不善,债务不但难以偿还,还会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可能会长期陷入股权争夺与债务困扰之中,最终拖垮公司。
第二个警惕:警惕以子公司进行抵押反复举债的公司。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银行贷款而将其子公司进行反复抵押举债,这样的上市公司资金面临困境,而且融资渠道非常有限,一旦造成周转困难无法偿债,抵押资产被冻结,就会造成经营受困,让上市公司雪上加霜,最后因财务问题造成经营问题,走上末路。
第三个警惕:警惕上市公司举债全部用于新项目拓展。有些上市公司会因为市场对某个新产品特别追捧而跟风,向银行大举借贷后将全部融资所得用于新项目研发。这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等于是孤注一掷,如果新产品研发失败或者说研发成功了但产品已不受欢迎,将会使公司功亏一篑,无法偿还债务,且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