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逐条后移法”就是从个股上市首日开妨,让后面的部分K线不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然后逐条后移,每显示一条新K线(也就是行情推进一个交易日),我们就根据自己现有的技术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需要买入。作出决策后继续后移,没买入的话继续寻找买点,如果已经买入,就要判断是否需要加仓,或者是否需要卖出。如此反复。
1.具体方法演示
我们以万科(000002)为例来演示一下具体过程。首先我们用键盘上的“4”将K线图缩小,直至能将上市首日的K线显示出来。接着将光标移至最左边,如图6-6所示,同时双击鼠标左键,用“T”将K线图放大到适度大小,能看清K线和相应指标为宜,并用“END”把光标移至最右边,如图6-7所示。从最右边一条K线(图中为1992年4月7日)开始判断是否需要买入。左边肯定已经有一些K线显示在屏幕上了,这些K线已经看见,不需再判断。
做出决策后,继续后移光标,让新的K线出现,于是出现4月8日的K线,如图6-8所示。如果4月7日没有买入,此时需要继续判断股价是否会继续上涨,并对是否买入做出决策。如果已经买入,那就要从两个方面做出决策:第一,是否加仓,第二,是否需要卖出。若决策是需要加仓,肯定是不用卖出的。如果决策是不加仓,那就只有两个选择:继续持股或卖出。但卖出也分为两种:卖出部分或全部卖出。做出决策后,再继续后移光标,出现4月9日的K线,如图6 -9所示。再将刚才的程序重复一遍。如此反复。
图6-7
图6-8
图6-9
2.总结反思
当我们的K线移动经过一个完整的上涨波段或一个完整的下跌波段时,我们就需要进行总结反思了。如果在波段上涨初期我们买了,为什么买?如果没有买,又是为什么?在下跌初期如果我们没有卖,为什么?在波段中途如果我们卖了,又为什么?总结经验和教训。从整个波段来看(如图6-10所示),正确的买点和正确的卖点在哪里?最佳买点出现之前股价走势有什么特点?最佳卖点出现之前,股价走势又有什么特点?我们为什么没有在最佳的买卖点采取行动?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我们会怎么做?我们还可以再倒回去看一看,并进行仔细分析,主要从K线形态、均线系统、成交量和其他技术指标等方面综合起来观察。
图6-10
当我们用这种方法训练的时间长一点,经历的买点和卖点多了之后,我们需要总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买入最安全,而且成功率高;在什么情况下卖出,可以保住更多利润而且不会丢失后面大段的涨幅。在后续的训练中,将成功率高的方法进行验证和改进,将成功率低的方法进行抛弃。如果你能找到一种成功率在70%以上的买股方法,那就要恭喜你了。因为在用“K线逐条后移法”进行训练时,我们脱离了大盘环境,不能看该股的其他走势级别(如周线级别,60分钟线级别),不知道板块联动情况,也不了解当时关于个股基本面资料,我们只对日线级别进行了纯技术分析。在正式操盘时,我们可以增加上述帮助判断的佐证,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的正确率将进一步提高。本书前面讲述的“主仆均线法”、“均线之吻”和“关键K线”等都是本人在进行这种训练时发现的。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让训练者在几个小时内经历股市十几年的历程。长期坚持训练,可以让训练者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操盘方法,对股价走势有更加清晰明了的把握,最重要的是可以让训练者对股价走势和买卖点有更加灵敏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