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是指货物与服务价格水平普遍不断下降。
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物价水平下跌的原因,在于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大于需求,以及由之导致的投资边际收益率下降和经济衰退。
其二,由于供应大于需求,而新的产品和劳务因技术进步滞后而难以产生,实体经济领域中有利可图投资机会减少。
银行普遍出现“慎贷”甚至“惜贷”倾向,并导致货币供应增长率下降。
其三,增加货币供应只是治理通货紧缩的必要条件。
中间投入品价格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反映国内所有最终生产活动价格的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作为辅助指标。判断物价走势,不仅要分析这些指标同比变动速度,还要看环比变动速度,尽量避免使用累计同比变动速度。累计同比增长是相应各月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反映不出通货膨胀在上升或下降较大时的变化情况,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适合做实际物价变动的参照指标。
由于国情不同,对于价格总水平上升多少才算通货膨胀各国尺度并不相同,通货膨胀是一个与社会结构和文化相关的主观判断指标。比如欧元区国家把物价上涨幅度设定为2%以内,英国为2.5%左右,美国为3%左右,在这些国家,物价上涨水平达到3%-5%就称为温和通货膨胀。在我国,由于物价上涨水平较高,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强,物价上涨5%左右对社会影响不甚明显,5%基本可以作为我国温和通货膨胀的目标值。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包括国外输入型)、预期型之分,但不管那一种类型,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货膨胀起源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因此,从短期看,政府可通过紧缩货币和财政政策、放慢货币增长率达到控制通胀的目的;从中长期看,增加供给能力,可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判断通货紧缩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价格同比下降,一个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降或负增长。
通货紧缩对那些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一)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退论:通货紧缩会抑制经济增长,甚至使经济发生衰退。
理由:
①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生产者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
②物价持续下降将使债务人受损,继而影响生产和投资
③物价持续下降,生产投资减少会导致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
2、促进论:适度的通货紧缩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理由:
①通货紧缩将促使长期利率下降,有利于企业投资改善设备,提高生产率。
②在适度通货紧缩状态下,经济扩张的时间可以延长而不会威胁经济的稳定。
③如果通货紧缩是与技术进步、效益提高相联系的,则物价水平的下降与经济增长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二)通货紧缩的财富收入再分配效益
1、实物资产的持有者受损,现金资产将升值。
2、固定利率的债权者获利,而债务人受损。
3、通货紧缩使企业利润减少,一部分财富向居民转移;通货紧缩使企业负债的实际利率上升,收入进一步向个人转移。
4、政府财富向公众转移
实质债务加重→贷款人减少开支、出售资产→企业获利下降进而删减劳工成本、贷款人收入与资产价格下降→贷款人实质贷款增加、经济需求减少(恶性循环开始)。
由基本经济学理分析,通货紧缩是由于过度供给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解决通货紧缩的积极方法,应以提振国内有效需求为优先,再辅以政府配合扩大公共支出,才可望舒缓通货紧缩威胁。
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心理,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大量的资金闲置,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由此看来,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一面。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刺激国内需求,抑制价格下滑,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通缩的危害表现在:物价下降了,却在暗中让个人和企业的负债增加了,因为持有资产实际价值缩水了,而对银行的抵押贷款却没有减少。比如人们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价值,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
实质债务加重→贷款人减少开支、出售资产→企业获利下降进而删减劳工成本、贷款人收入与资产价格下降→贷款人实质贷款增加、经济需求减少(恶性循环开始)。
由基本经济学理分析,通货紧缩是由于过度供给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解决通货紧缩的积极方法,应以提振国内有效需求为优先,再辅以政府配合扩大公共支出,才可望舒缓通货紧缩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