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今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幅度可能高于官方数据,政府提出的全年经济增速7%目标或无法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通货紧缩迹象已经显现,风险依然较大。
以上结论是由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今日在沪发布的《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得出的。课题组由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为负责人,特聘教授查涛为学术顾问,首席专家黄晓东领衔研究团队。
根据课题组基于官方数据的基准预测,今年三、四季度我国GDP增速将分别为6.6%和6.8%,全年增速则预计为6.85%;而根据校正数据的基准预测,相应的增速则还要低得多,分别将为6.2%、6.3%和6.3%。
据黄晓东介绍,即使对宏观经济环境作乐观预计,如“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开展,带动下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投资和政府支出增速各上调2%,三、四季度GDP增速也将分别只是6.8%和7.0%,全年增长率也仅6.95%,仍低于经济增长目标,校正增速更分别仅有6.3%、6.5%和6.4%。
如果对宏观经济环境做悲观预计,如一旦美联储提高加息的速度和力度(从目前来看这一概率正大幅增加),即便仅考虑由此引起的新兴国家对我国下半年出口需求降低15%,同时忽略可能更严重的由于国际游资特别是热钱出逃所引起的对于整个金融系统的负面冲击等因素,基于官方数据预测的三、四季度及年度GDP增速将分别下滑至6.3%、6.5%和6.7%,而校正增速则更低,分别为5.9%、6.1%和6.2%。
课题组认为,2015年下半年完成短期经济增长目标是可能通过强有力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来实现,但代价会比较高昂。如希望实现7%的年增长目标,在基准情景下,下半年需降准50个基点或降息50个基点,同时财政支出需达9.47万亿元,超出预算478.5亿元;如“一带一路”政策顺利实施,下半年需降息25个基点,同时财政支出需达9.42万亿元,与预算持平;一旦美联储提高加息的速度和力度,下半年不仅需降准50个基点,还需降息50个基点,同时财政支出需达9.56万亿元,超出预算1435.6亿元。
报告显示,我国整体经济的通货紧缩迹象已经显现,风险依然较大。报告预计CPI下半年会有小幅上升,全年同比增长约1.5%。而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较大的PPI尽管预计全年同比将下降约4.5%,但这并不代表工业领域的通缩有所减缓。PPI自2012年3月以来已连续40个月负增长,导致很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企业数量增多,实体经济投资增幅下行,其体现的投资生产环节的通缩风险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报告还认为,股市的剧烈波动,尤其是由于政策驱动而引起的剧烈波动,对于股市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1.一方面,大部分政策的刺激作用只在短期有效。
因此“政策市”不利于培养居民长期投资的习惯,反而促使居民短期投机行为,这对于股市的稳定和股市深度广度的扩大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2.另一方面,股市的剧烈波动将严重阻碍直接融资渠道的培养和扩大。
但在间接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需要长期良好的直接融资环境。如果股市长期受政策指导运行,在政策空窗期长期处于熊市,在政策密集期暴涨暴跌,中小企业将难以上市融资,只能通过间接融资来筹资,在加大信贷风险的同时还将大大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将对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产生桎梏,拖累我国产业升级转型。
课题组预测,今年下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需求将不会出现明显改善,出口形势也很难有根本性改善。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外部金融条件将进一步收紧,使中国的国际资本的外流压力进一步增加,也刺激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进一步扩大。欧元区经济体深受希腊债务危机的困扰,将继续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并造成较大的不确定性。而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并未呈现明显好转,外部需求短期难有起色。
对此,课题组提出了短期的应对策略:通过定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等引导政策,促使投资有效流向实体经济,包括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推广PPP等公司合作创新模式为入手和提高公共资金利用效率为目标导向,大力引入民间资金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推动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如城乡管网升级改造、城际铁路、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医疗和文化基础设施等。中长期治理则建议以市场化、民营化促进向效率和创新驱动切换,深入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金融制度改革,强化法治、执行力和问责三要素。
通货紧缩迹象出现,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会变大吗?
金投外汇网10月3日讯,通货紧缩的迹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闪现。美国知名财经博客PeakProsperity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内,通货紧缩关联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高。
关于未来事态发展模型遵循的是由Itulip.com网站人员埃里克-杰内森(Erik Janszen)提出的Ka-Poom理论。
该理论是这样表述的:巨大的债务泡沫最终会破裂,首先是通货紧缩,之后由于受到惊吓,全球的央行家们将会统一行动进行大规模货币印发,这将会导致超高通货膨胀率,最后带来泡沫的爆裂。
这个泡沫首先会向内坍塌,随后朝外爆炸。这就是Ka-Poom理论。
我们追踪通缩势头已经有段时间了,在今年7月份我们就宣布通货紧缩是赢家了。
失败的战略
通货紧缩到底是什么意思?回到2008年,全球央行都面临一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
承认鼓励人们以一个超过收入增速的速率来进行借款的政策非常糟糕;
第二个选择:
双倍下注,加大力度推进这些早已看似失败政策。
我们都知道,央行们的选择是第二个。因此,仅仅8年后,我们在此前的债务基础上新增了近60万亿美元的债务——而这同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仅仅增长了12万亿美元。
注意:预计全球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在2015年会达到68.6万亿美元,这和2013年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换句话说,全球央行在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5倍的增速来发放债务。
我们来谈谈未能从过去错误中吸取的教训…
不管怎么样,所有印刷的货币,较低的利率和新增的债务制造逼迫着全球资本去寻找去处。这些资本不会带来任何实质的利益和良性观点,它们主要目的是去追逐收益。这些资本堆积到了风险资本如股票和垃圾债券上,通常是以泡沫的方式来运转的。并且这些资本并没有进行应有的商业领域尽职调查。
央行“战略”(我们是在不严格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的)起效的唯一途径是,全球出现快速经济增长,能让由新旧债务构成的累积债务水平显得正当合理,从而减小偿付所有债务利息的负担。
然而,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经济增长并没出现。
也许日本的经验应能警示央行家们:太多的债务是弊病,而不是治疗方法。
从过去一个月的市场行动来判断,这种转变已经发生了。我们越来越担心,下一次的“修正”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非常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