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市盈率已回到“2638点”水平!曾记否两年前2638点之后是800点大反弹
现在的A股市场已进入“白马失蹄,小票休整”的加速寻底模式。
股价下跌叠加业绩增长,目前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的估值已经回到2-3年前的水平,创业板已长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经历近三个月的风险释放,A股市场步入低估值区间,向上修复的动能正不断积蓄。大盘股底部确认后,或将为成长股估值修复搭建平台,形成“蓝筹搭台,成长唱戏”的良好局面。但病去如抽丝,市场情绪的修复不会一蹴而就。
估值回到两年前
五月,在股谚之中向来以“五穷”的形象在投资者心中投下日历魔咒的阴影,这令投资者在波动加剧的市场中更加谨慎。
事实果真如此吗?
数据统计显示,2003年至2017年这15年中,5月份沪综指下跌次数为8次,占比53.33%,与上涨年份几乎是平分秋色,因此所谓的“五穷”在近年来的行情上并无数据支撑。
2003年以来上证综指5月表现
相反,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利空释放,A股市场步入低估值区间,向上修复的动能正不断积蓄。
5月2日,上证综指、深圳成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市盈率分别为13.83倍,23.78倍、28.8倍和42.5倍。
其中,上证综指的估值已回到2016年2月时的水平。而2016年2月沪综指最低下探至2638.96点,正好是阶段底部。在此之后,上证综指便震荡反弹,至2018年1月下旬,累计反弹幅度达18.82%。深成指则回到2015年4月水平,中小板估值低于历史均值,而创业板则处于历史低位。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上证综指2638点的估值底大概率有效,市场情绪变化契机初现。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预期较悲观,这种悲观的预期,类似于2016年4-5月、2017年4-5月,过去2次情绪的修复都花了一些时间。前两次市场情绪的修复都有个过程,这一次也不例外,所谓病来如山倒、病走如抽丝。”
“市场环境的改变需要时间,需要业绩兑现,也需要政策层面的逐渐落地,但上证50以及上海市场成交量的萎缩其实也意味着市场距离底部并不远了。”国海证券表示。
风吹成长资金正调仓
“未来一个阶段, A股将进入大盘搭台、小盘唱戏的时间,同时大盘底部的确认是成长‘出奇’的必要条件。”天风证券策略分析师刘晨明表示,从行业结构上看,今年成长行业业绩的转好,是支撑创业板指相对沪深300业绩趋势更好的核心。
据天风证券数据,截至目前,2017年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已披露完。全部A股2017年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8.9%和14.9%,增速放缓;中小板年报和一季报增速分别为19.6%和19.5%,增速走平;创业板(剔除温氏、乐视、光线、坚瑞)年报和一季报增速分别为7.7%和27.8%,创业板50(剔除光线)为10.4%和27.6%,一季度增速有较大幅度回升。
总体来看,各板块2017年年报表现均低于预期,但创业板2018年一季报表现略高于预期,相对较好。
创业板与主板之间盈利差正在扩大。据华泰证券测算,2018年一季度主板非金融累计归母净利增速回落至25.5%;创业板(不含温氏股份、乐视网)归母净利增速自2017年一季度以来首次超过主板非金融,达到34.5%;创业板与主板归母净利增速差从2017年三季度的-18.9%扩大至2018年一季度的9.0%。
“主板业绩增速回落,创业板与主板盈利差扩大,ROE 修复进入后半段,创业板与其净利差值将继续走扩,成长股估值提升有望持续。”华泰证券分析师曾岩表示。
随着政策风向科技股偏移,资金正在加速撤离白马蓝筹股,并转向创业板。从基金一季度调仓情况可见一斑。
据光大证券数据,截至2018年1季度末,基金重仓股(剔除港股)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股票市值占比分别为62.51%、23.62%、13.87%,环比变化-4.52、0.88、3.64个百分点。
“基金对大小盘的持仓比例扭转了过去 6 个季度‘大强小弱’的态势,对主板的持仓比例下降,对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持仓比例上升”。光大证券分析师谢超表示。
“政策基调使得市场风格发生微妙变化,维持今年风格偏向成长的判断,但近期周期价值板块的配置价值有所提升。”长城证券分析师汪毅表示,成长股建议聚焦优质“新蓝筹”,创业板一季报较好,但中报仍面临商誉减值风险,看好一级行业的军工、新能源。
同时,汪毅认为,金融消费等价值板块有望迎来修复窗口。一方面,金融开放步伐加快叠加MSCI的资金流入利好价值蓝筹表现。前期金融消费板块经历一波调整,部分优质价值龙头的估值从国际视角看并不太贵,正逐渐迎来相对较好的配置时点。(中国证券报)
A股能否再迎探底大反击?
周三A股的表现再一次印证了其在全球资本市场扮演“吊车尾”角色的定位。小长假期间恒生指数大涨近1.8%,而A股却仅仅短暂高开后便上演冲高回落,好在尾盘权重护盘才使得5月首个交易日表现没那么难看。但这却无法掩盖指数涨跌互现背后个股杀跌潮进一步在两市蔓延的残酷真相!
说来也怪,最近几个交易日“马棚”里就像染上了瘟疫一样,接二连三有白马股倒下,继格力、伊利杀跌之后,周三又有东阿阿胶被摁倒在跌停板上。白马股上演连环惨案归根结底还在于随着年报和一季报尘埃落定,机构加速集中调仓腾挪,其中业绩不及预期甚至严重变脸股首当其冲遭到大资金用脚投票并酿成严重的踩踏事故。
还不止于此,由于市场风险偏好大幅回落,除了西水股份、联建光电和亚士创能等一批业绩变脸股惨遭杀跌之外,上个月的高位人气股也遭到集体砸盘,其中软件板块的中国软件复牌后直奔跌停对整个科技成长题材的士气造成严重打击,一批高位强势股如中孚信息、蓝晓科技和吉大通信等纷纷逼近跌停。
两市唯一的看点在医药板块上,泰和健康、新光医药和西藏医药等多股涌现涨停,沃森医药、科伦药业等一批中线牛股股价再创新高。医药股一枝独秀已绝非弱势行情中市场风格偏防御这么简单,业绩可持续高增长在财报窗口进一步得到证实才是板块持续强势的根本原因。这一波“吃药”行情也不禁让投资者把它和去年的“喝酒”行情相类比,而当时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龙头股引领了一轮由消费升级驱动的白酒板块估值修复。
再看看消息面。小长假期间市场关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消息议论纷纷,我们认为监管层之所以采取延长过渡期这样相对折中的办法还是因为新规牵涉面太广,一旦执行处理稍有不当或操之过急都可能酿成“因处置金融风险而产生的风险”,这无疑与高层强调的底线原则相违背,现在过渡期延长无疑让市场能够以时间换空间获得一丝喘息机会。
综合来说,业绩变脸诱发的个股局部杀跌风险正在A股加速释放,短期A股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做多力量自然也就不敢贸然发动反攻行情,指数也就难以摆脱底部震荡走势。对应操作上,投资者仍以控制仓位和风险为上,多看少动保持观望较好,真要操作的话可考虑小仓位低吸调整较为充分的优质成长个股,而对于业绩变脸股则是不可抱有丝毫幻想,越早抽身越早减轻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