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市场假说谈起
有效市场假说1认为,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投资者,他们都在努力地寻找一切可能赚钱的机会并把所掌握的信息应用到自己的投资活动中去。之所以人们期待股票走势能够充分反映自己掌握的信息,正是基于此。此理论认为股票的价格走势充分反映了一切信息资源,如果有效市场假说成立,那么一切技术分析均不可能对股价走势进行分析预测,而愿意付出一切精力去追求优势回报的投资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按照这个理论,进一步来说,假设影响股价涨跌的不是普通散户投资者而只是股票的大主力,而大主力往往又因其信息资源优势能够知道内幕消息或者提前于公众知道内幕消息,那么股票的价格确实反映了所有的信息。比如一只股票连续涨了三天,很可能是因为主力已经提前知道了重组的内幕消息或者潜在的利好而大举买入,而当几天之后投资者知道这些消息时股价已经上涨了,因而利好消息公布并不能带来股价的必然上涨;同样的,我们可以进行反向推理,利空消息也不会必然带来股价的下跌。
首先,目前A股市场上的股票有2000多只,随着未来更多企业上市,这个数量将达到3000只甚至4000只。这么多只股票,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根本无法知道每只股票的动态,因为投资者自身可能为上班族,也可能为生意人,投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分分秒秒时刻紧盯。这样,对于一只普通股票来说,一个动态变化会最早或提前反映到股价上的理论依据其实并不准确。
其次,我们在实际炒作股票的时候,往往是某几只股票相较大多数股票出现异动,比如在一个交易周内某几只股票天天出现在涨幅榜前列,众多投资者就会注意到这些股票,从而集中来分析研究这些股票上涨背后的原因。这样一来,这些股票的利好或利空因素就会因为投资人的集中关注而被放大,同时这种效应还会在相关股票间扩散,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这些异动股票公开信息进行传导发酵作用的过程,因而信息必然会对股价涨跌产生影响。
最后,市场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投资者根本就不理性,包括我们在内。而这种投资人的非理性必然会使得其自身的行为出现心手不一,从而出现一些特异现象,例如按照理论当市场出现一个新的利好或利空消息的时候,股价必然会表现出“一步到位”,但实际情况是,不同投资者对信息的解读方式、认识角度均不相同,因而当新的信息出现时市场会出现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的情况,如图3-1所示。
图3-1 公开利好与股价反应对照
图3-2 有效市场假设模型
正是因为这种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我们更需要重新审视信息的重要性。如图3-2所示通过股价走势与信息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把市场的这种“有效性”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弱势有效,当前股价反映了全部历史信息,包括价格、交易、基本面变化等因素,这一情况下能够通过研究基本面来指导操作,新的预期变化会对股价产生影响;二是半强势有效,当前股价体现了全部历史信息,同时反映了与上市公司有关的公开信息,比如收益、分红、分拆、并购重组及发展预期,这一情况下基本面分析意义不大,股价提前透支了未来成长,只有内幕消息会起作用;三是强势有效,股价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所有的公开及内部信息,此时对股票的分析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我们能做的就只是被动等待股价的波动,这是一种极端的也是理想化的有效市场理论。
由于我国的A股市场较欧美国家的股市来说成立时间尚短,投资者会表现得更加非理性。大部分投资者喜欢独立思考外加借鉴“专业机构研判”,这便使得股价往往会承载较多的未来预期。很多股票现在业绩不是很好,股价却已经很高了,就是因为股价已经反映了投资人对上市公司未来成长的期望。对于这种充分反映了投资人预期的品种,我们通过公开信息实际上已经找不到什么获利机会,比如一只股票从5元涨到20元,而支撑其上涨的因素是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要重组,重组后将带来基本面的大幅改观。当股价已经涨到了20元,期间若再出现有关重组的进程,还能带来赚大钱的机会吗?不太可能了,此时的利好消息往往会成为庄家跑路的烟幕弹。
通过公开信息掘金,就是要在弱势有效的前提下来寻找机会。股价充分反映了过去的业绩情况,反映了过去的交易信息,但并没有透支未来。这个时候,公开信息上的利好及利空就会对股价带来影响,我们就能通过公开信息去寻找那些尚未被公众认知的大机会。而随着股价波动的突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研读这些信息,使得弱势有效转为半强势有效,在信息作用及投资者心理共同主导的外力下,最终使股价往强势有效发展。因而,在投资中,我们可以先检验弱势有效是否成立,再检验半强势有效是否成立,最后检验强势有效是否成立,如此循序渐进,从而明白自己手中掌握的公开信息究竟有没有用处。否则,公开信息就只是垃圾信息。
大家已经明白了实体经济的走向、政策的制定、行政的干预和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都会对股市大盘产生影响,这些消息都是公开的且还是常识性的,只不过我们不愿意进行简单的逻辑思考而更热衷于复杂的演算以及相信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公开的消息足以指导我们作出正确的战略性投资决策,而个股的公开信息更是使得单一股票能在大市的复杂走势中出现反向走势。通过公开信息的解读、研究,可以为我们的实际投资指明道路。这一节所说的这三个有效假说对于接下来笔者所要进行的公开信息解读与分析利用非常重要,可以说每一次信息的操作参考都是一次基于模型的递进过程,希望大家牢牢掌握假设模型。什么信息是有用的?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在确立弱势有效的前提下,信息必定能够为我们所用。那么,目前我们掌握的信息资源主要有哪些?其中最为重要的又是什么呢?
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的公司信息,主要有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其中电视及电台更多的是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访谈或公司重要经营事项的报道,报纸则主要刊登上市公司的相关公告及报告,杂志一般而言是第三方对公司价值分析及前景的判断,而网络则集合了各种综合信息,这也是当今股民较先前老股民们具有的一大优势。但与此同时网络的普及也使得资讯泛滥,虚假消息及无用信息非常多,需要投资者学会甄别并吸取有用的部分。
在此建议关注五类对我们投资影响较大的信息:
第一类是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告。这些公告种类比较多,诸如上市公司资产并购及注入、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出现异动、社会媒体的不实报道、管理层变动与股东会决议都会在指定媒体发布公告,当股价出现连续涨跌使得“连续三个交易日触及跌停或涨跌达到20%”时上市公司也需要发布公告,披露当前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由于公告种类多,2000多家上市公司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公告,而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看到,因此通过公告来指导操作的实际意义不大,且很多公告都是在股价发生异动后才出来的。但对于经营管理上的公告,则需要更多地重视,这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未来的业绩。
第二类是上市公司按证监会要求定期披露的各种报告,包括年报、半年报、季报。这些报告对投资者特别是价值投资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本章所说的很多公告信息主要就是针对这部分信息进行甄别、分析,从而找到有用的资讯,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参考。根据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定期提交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其中内容包括公司经营状况、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公司治理结构等。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要发布一次业绩报告,分别是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及年报,其中半年报又称为中报。一季报反映的是1-3月份的业绩情况,中报反映的是1-6月份的业绩情况,三季报反映的是1-9月份的业绩情况,年报则反映全年业绩情况。这几者相互包含与被包含。即三季报不仅仅是反映第三季度而是反映前三季度的业绩,而半年报也并非是年报的一半。由于季节性变化会使得企业在不同季度的经营情况并不均匀,因而年报才是最全面的上市公司经营财务报告,但这些季度及半年报告同样会对股价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投资者从中依然可以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
第三类是上市公司公布的经营数据。有些上市公司除了公布季报、中报、年报外,还会进行月度经营数据的通报,例如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3月7日对该公司2013年2月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公告,公布了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等情况,使得投资者可以参看该公司除定期披露报告以外更短周期内的经营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上市公司情况,如图3-3所示。
除了在指定媒体上进行公布的月度数据,我们还可以通过上市公司自己建立的公司网站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领导讲话、生产经营动态等信息,从中寻找到有用的资讯。例如很多人员变动、生产研发、新产品等方面的信息上市公司可能并不会进行公告,但在其官方网站或论坛上就能够了解到相关的情况,如图3-4就是中国石化(600028)的官方网站。网站里面不但有产品服务、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科技创新等栏目,还有公司的相关新闻,如2012年1月13日公司新闻“中国石化乙烯产量突破千万吨”等信息,对投资者就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