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指数指的是为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监测预警课题组研究构建了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景气合成指数和由工业增加值增速等10个预警指标构成的经济预警综合警情指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有十个构成指标,包括工业生产指数、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工业企业利润、海关进出口、货币供应M2、消费品零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财政收入等。
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可细分四个部分:
①一致指数,是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由工业生产、就业、社会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社会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4个方面合成;
②先行指数,是由一组领先于一致指数的先行指标合成,用于对经济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
③滞后指数,是由落后于一致指数的滞后指标合成得到,它主要用于对经济循环的峰与谷的一种确认;
④预警指数,是把经济运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用于衡量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状况。国家统计局前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84.7,与上月的92.7相比降幅明显,虽然仍处于绿灯稳定区,但已经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表明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进入较快下行通道。
从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来看,该指数从今年4月份开始一路下跌,步入下降通道,10月份,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首次从三位数105.3降至两位数92.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步入下行通道,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成效开始明显显现。
经济预警指数,为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监测预警课题组研究构建了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景气合成指数,和由工业增加值增速等10个预警指标构成的经济预警综合警情指数。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进出口、消费物价、M1(狭义货币供应量)、贷款总额、财政收入、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发电量。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对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预测,以便在失衡发生前提前发出警报,事先采取措施加以调节,从而避免宏观经济失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宏观经济失衡的发生,会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并引起经济大起大落、强烈波动。
根据经济景气指数,经济运行状况被区分为过热区间、趋热区间、适度区间、趋冷区间、偏冷区间五种类型,并分别用红灯、黄灯、绿灯、浅蓝灯、蓝灯来表示。监测指标为工业增长速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监测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宏观经济预警监测,就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的、综合的、较全面、较系统的分析判断;是通过对众多统计数据的全面整理,做出宏观经济发展情况最终的判断,是对庞多繁杂的统计数据认识上的进步和飞跃。
经济预警指数
1. 景气循环法
景气循环法的基本构思是:
(1)经济运动是周期循环的,其周期的峰值与波谷比较有规律;
(2)规律可以通过不同指标及变动中的关系表现出来;
(3)确定峰--谷、周期的具体方式是编制扩散指数 DI和综合指数CI,并且把经济指标的非同步变动,又把DI、CI分成先行、一致、落后三种状态;
(4)用一致指标反映并监测经济景气变化的当前形势;用滞后指标进行事后验证并作为修订前一轮政策的依据;用先行指标反映并监测经济景气的当前态势。
2. 综合模拟监测预警法
综合模拟监测预警法的基本构思是:
(1)不分先行、一致、滞后指标,依赖统计事实,通过数学经验方法统筹选择与当前经济景气变动密切相关的若干经济指标;
(2)根据指标的在一定长度的样本区间的均衡值或目标值,确定其临界点和优劣等级区间;
(3)取标幺值--去量纲后的分数值;
(4)进一步计算综合分数值;
(5)与各指标临界点及相应指标区间相配套,设置模拟灯号及灯号值;
(6)按综合模拟信号系统的灯号规定,依据所计算的指标值与分数值,对宏观经济的景气动向进行监测、预警、评判、提出对策。
3. 状态空间法
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思路是:
(1)构造由选出的特征指标集合构成的“状态空间”,通过对状态向量的连续变动的轨迹,考察、分析、评价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
(2)以因子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从比较庞大的经济指标初始集合中筛选组成状态向量的特征向量,辅以经验判断修正,确定最小维数的状态向量;
(3)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具有一定时间维度的有值状态向量按事先规定的类数分为不同的类别;
(4)分析特征向量的各特征变量运用已有数据外推预测,构造出预测状态向量,然后用模式判别函数对该状态向量进行类别判别,进行预警分析;
(5)整个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与运行以模式识别和状态控制方法为基础,尽可能提高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机对话频率和经验控制。
一是共同的出发点,即承认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波动性、非稳定性客观事实;目标是监测这种波动性,掌握和发现经济波动的信息和探索波动规律,预报经济波动;给出经济调节的方案,平缓经济波动,驾御经济波动按有利于我们的期望方向发展。二是都具有共同的理论前提和方法,即依据统计指标的选择与集成设计,统计分析是最基本手段,都依赖统计事实进行景气循环描述。都认为经济问题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指标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指示器。因此,三种模型都需要对一个最基本的集合中的指标进行预测,预测的方法也是共同的;基本作用方面,都以短期经济景气为主要预警目标。
景气循环法认为经济变动有比较规范的周期规律,并通过这种规律进行预警;而后两种方法认为经济波动不存在规范的规律。因此在预警监测的实证方法上,景气循环的DI、CI方法把反映经济运动的指标分为先行、一致、滞后三种状态,通过先行指标的波动特征来预报一致指标的波动;先行指标的波动的峰、谷出现时间与形态将是后续一致指标的峰、谷出现时间的重要依据。
综合法与状态空间法则以调整现实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用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它们的目标就在于尽量缩短时滞,使政策的调整同步甚至超前于经济的现实波动。
景气循环法与综合法和状态空间法的区别,还有历史的原因,景气循环法产生最早,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无为而治自由经济状态,以预测为主,在干预上比较被动;后两种方法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向中央集权、政府控制方向转移的结果,后两者也以预测为主,但干预上比较积极主动,体现了预测预警的时代色彩———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为主的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的新发现如“中国经济周期有逐期延长的趋势”,对以往认为经济周期基本不变的观点,是重大突破和挑战,对重新审视一些学科的理论根据,重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更深层次规律,也有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已经走过了初级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制约经济、几大部类经济的历程,宏观经济发展越来越向有机的、复杂的经济系统发展,已经不是靠几个简单数据就可以说清楚的了。因此,对宏观经济分析水平的要求需要快速提高,对预测预警工作的要求也需要快速提高,宏观经济预警监测在宏观经济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