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错股票了?等收回成本再说吧。”在股市中,人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话。在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沉没成本”。所谓“沉没”,就是已经消失。人们对于已经花掉的钱,总是不能够忘记,虽然成本已经消失,但心理上却难以接受。在经济学上,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比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时间、金钱、精力等。值得警惕的是,这些成本的存在干扰着股民的心理决策,诱使股民寻找各种理由去坚持错误的决定。沉没成本带来的心理谬误会在不知不觉中误导股民的投资行为。
在股市上,“保本”这一观点一向是这些股民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有的股民在买人时就计划涨多少多少就卖,盘算的是自己的成本,上涨的时候,总是算自己赚了多少多少,参考的也是自己的成本;下跌的时候,要等到涨回多少多少再卖,惦记的还是自己的成本。如果继续上涨,就应该持有或买人;如果继续下跌,则应该卖出。比如,10美元购入的股票至少要超过10美元才会“保本”卖出。其实,如果理性地看,持有还是卖出股票与10美元的买入价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一旦你用10美元的价格买人股票,买入价就已经成为沉没成本。决定卖出的理由应该是它未来的走势,需要考虑的是它的发展前景,面不是过去为它花去的沉没成本。我们的买价只是过去的一个成本数据,和当前做出是买还是卖的决策没有任何关系。
这些股民总是习惯以已经投人的成本为基础衡量过去所做的决策,却不考虑因为时过境迁,原来的理由已经不再适用。但是,他们都很难放弃自已原来认定的看法,他们认为继续保有自己的投资符合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意识不到应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自已的投资策略。很多股民都不能接受在比自己的购人价格还低的价位卖出股票。结果,往往总是等到损失已经非常惨重时才会忍痛斩仓。
人类都有这样的心理: 一个人一旦在次要问题,上做出妥协,他就不愿意轻易放弃它,他总希望用进一步的投人来证明自己的选择的正确性。这就是说,一旦投入了时间、 资金、感情或其他成本,股民就会具有保持这项投资的心理倾向,即使这项投资正处于亏损之中。此外,随着损失的增长,其对股民的误导作用也会随之增长。因为股民会认为,如果此时选择卖出股票的话,不仅要承受巨额损失,同时也丧失了在情况好转时弥补亏损的机会。而且,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投资物超所值,坚信情况必然会得以改善。
如果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就会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股票买人时的价格是沉没成本,它不应该影响抛或不抛的决策。因为不论你是抛还是不抛,这笔钱已经支付出去了。股票的走势也不会受到你买人价格的影响。在单边下跌股市中,“保本”卖出的策略是非常危险的,它可能会让投资人被迫忍受长期下跌造成的巨额亏损。
决定抛或不抛股票的要素,应该是股票的走势以及其他备选股票的情况。如果你看好这只股票的长期前景,而且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替代股票,那么,不论现在是赚是亏,都应该坚守下去,并且不要为短期的波动而神经紧绷。如果你不看好这只股票了,或者有其他更好的股票可以投资,那么,不论买人的价格是多少,都应该抛掉。总之,在决定抛或不抛时,应该彻底地忘记买入时的价格,这样做出的决策才是理性的。
也许,股民可以从一个收藏古董的老人身上得到启示:
曾经有一个特别痴迷古董的老人,-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费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将其买下来。
有一天,他和妻子在古董市场上淘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瓷瓶,花了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了下来。他捧着这个宝贝兴高采烈地往家里走去,谁知路上一不小心,绊了一跤,瓷瓶从怀里滑下来,掉在地上摔碎了。
这位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连看也没看一眼已经成了碎片的瓷瓶,只管继续往前走。妻子对他喊:“瓷瓶碎了,你怎么连看也不看一眼?”
老人回答说:“反正已经碎了,就不用再管它了。”
如果这种事情放到一般人的身上又会是怎样呢?不少人一定会对着已经化为碎片的瓷瓶捶胸顿足,扼腕痛惜,有的人的精神状况甚至会在好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
对投资而言,如果一笔投资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具有理性的股民就会忽略它,而当此事从来没有发生过。因此,无论此刻我们的处境是艰难还是畅顺,都不要放弃在未来会大幅度增值的投资。也就是说,在投资的时候,我们应该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计算风险和机会,摈弃一些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过去的成本都是沉没成本、不可恢复的成本,在下一步行动的时候,沉没成本是不计入边际成本的,在确定手里的股票应该卖出的时候,千万不可对自己说“卖掉后,我的血汗钱不就没了?”之类的话。否则,只能得到更加悲惨的下场。此时,正确的立场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等待机会。一旦形成了沉没成本,就必须要承认现实、认赔服输,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很多股民因为买进的某只股票走势不如想象的那么好,有时候明明已经跌破设定的止损价,却因为不愿意接受已经发生的损失,反而不断地在心中给这只个股票寻找下跌的理由。比如,他会这样安慰自己:这个股票基本面本来很好,只是庄家在洗盘;运气不好赶上行业利空,大盘调整,系统风险等。采取的措施要么是死死捂住,要么是不断加仓摊低成本,耗到最后,还是得接受该股已经无力回天的残酷事实。其实,在止损离场时就已经损失惨重。而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一方面损失的是金钱,另一方面损失的是介人另一只好股的机会。
因此,股民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才能把损失降到较低的限度;一旦犹豫不决、旷持久,只会让沉没成本越来越大。比如,某天晚上路过电影院,你看到影院门口的大海报,决定花5美元进去看一场电影。刚坐下来20分钟,你就发现这部电影无论是剧情还是画面都很无聊,周围的人不是在打呼噜就是在小声聊天,你确定这部电影要是继续看下去对你毫无意义。那么,现在摆在你面前的就有两种选择:一是心疼电影票的投人,硬着头皮,强忍着难受把电影看完:二是把电影票的开支当成沉没成本,立即退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已经确定电影毫无价值,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马上离开。因为当你进人电影院的时候,5美元的电影票钱已经损失了,那就是“沉没成本”。你坐下来20分钟以后,如果选择离开,还可以节省一个半小时: 如果继续坐下来,你会继续浪费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也就是“追加成本”。所谓追加成本,就是指因为害怕损失,所以继续投人。其实,为了一个确定的损失不断追加成本,最终的损失往往更大。这是一种不理性的又很难克服的心理和行为。当一件事情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时,明智的、理性的人就会把它们当做没有发生。也就是说,过去的就让它们过去,不要再去咀嚼失败的痛苦,错上加错,而应该坦然地面对失败,迎接未来。
股票投资市场盈或亏是不变的主题,要理性对待股市价格中的涨与跌。在发现做错时,要能做到及时接受不愉快的事实,也就是说,当发现股票走势不利于自己时,一定要果断斩仓,千万不可犹豫。而这一点却是大多数股民不能了解和接受的,因而导致越陷越深,终于“被套”。壁虎都能为了保命而断尾求生,更何况人类呢?
经常有股民抱着这样的心态:投资股票并不希望能赚多少钱,但无论如何是不能亏的。如果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十有八九真会亏。股市中只有拿得起放得下输得起、能把盈亏置之度外的人, 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理性面对投资,果断地放弃那些已经发生且不可能收回的沉没成本,而不是在失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一这是股民应当具备的一种投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