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经济学中,资本有构成理论贯穿于其他理论之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这一理论往往又成为教学和理论探讨中的难点和热点,学界可谓观点各异。而要在理论上科学解析二者之关系,首先应正确把握好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涵义;其次要深刻懂得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不只是与资本有机构成有关,而是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再次,要正确分析剩余价值率不变与可变前提下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的关系。由此认为,在剩余价值率不变前提下,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是反比关系;在剩余价值率可变前提下,从单个企业看,若剩余价值率提高程度大于劳动力减少程度,并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利润率与有机构成是成正比关系;若剩余价值率提高程度大于劳动力减少程度但没达到一定程度,或是剩余价值率提高程度等于劳动力减少程度及小于劳动力减少程度,二者仍是反比关系。从部门看,剩余价值率会随着有机构成提高而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从长期来看是不会超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幅度,因而利润率与有机构成是反比关系。
马克思经济学原理课是大学其他几门公共政治课的基础,它为其他几门政治课提供理论方向和方法指引,因而让大学生学好马原理课关系着整个大学公共政治课教育效果高低,关系着能否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然而,马原理课由于理论性、抽象性强特点,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不少疑点、难点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举例来说,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一个重要基础理论,而教师在讲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时,按照马克思理论,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成反比。有的学生听后感觉不能理解,他们认为,技术构成高了,有机构成也就高了,而利润却下降了,那资本家为啥还要不断改进技术呢? 再说现实中一般来看技术高的企业才赚钱多,所以马克思讲的不合实情。因此,在高校“马原理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给学生释疑,才能让学生信服,从而更加坚定其信心。但要给学生释疑解惑,不仅教师教学要得法,而且更要在理论上把握准,才能让学生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
这些年,作为高校“马原理课”教师,笔者对马原理课中的一些重要疑点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中,收到了较好效果。在此,就“马原理课”学习中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关系理论作一初步探索,以求教于广大同仁。
一、正确把握好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涵义
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是何关系?是正比还是反比?学者往往各说一词,其原因就在于对相关概念内涵理解不同而导致。因此,要科学分析二者关系,就得准确把握好二者内涵。
(一)资本有机构成
1.资本技术构成。马克思在研究资本积累问题时,创造性地提出资本有机构成这一理论问题。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构成一般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去看待。从自然物质形式上看,资本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部分组成,而这两者各占多少比例则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上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1]。
2.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从价值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如总资本为1 000万,其中有700万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厂房、机器、工具、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还有300万用于购买劳动力;前者是不变资本,后者是可变资本,二者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这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价质量上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一般用C:V来表示。
3.资本有机构成。
(1)资本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之关系。资本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其实,二者并不是互不相关,而是存在着内在联系,资本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具体分析来看:
第一,技术构成改变,价值构成不一定变化。首先,资本技术构成发生变化,引起资本价值构成也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随着技术水平提高,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生产资料所占份额也就增多,所需劳动力则相应减少,劳动力所占份额也就降低,因而资本价值构成就提高了。其次,资本技术构成出现变动,但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技术构成发生改变,这会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相应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双方改变因种种因素程度一致时,则资本的价值构成就不会发生变化。
第二,资本价值构成改变并非都是缘于资本技术构成变化所致。在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情况下,一旦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都发生变化,也会带来资本价值构成发生改变。
首先,劳动力的价值不变,但生产资料的价值发生变化,如自然灾害,导致原材料短缺,其价值与价格会变化,从而使价值构成发生变化。
其次,生产资料价值不变,但劳动力价值发生变化,如产品过剩,利润降低,老板会降低工资以应对,资本价值构成也会发生变化。
最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都发生了变化,但二者变化的大小不一样,这同样会带来资本价值构成发生改变。
例如,工会带领工人罢工要求涨工资,最后老板不得不加薪,此时该企业技术构成并没变化,但工人工资上涨却已引起资本的价值构成发生变化。可见,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不一定就是技术构成变化引发。
当然,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会带来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引起生产资料价值的下降;二是引起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从而造成劳动力的价值也会降低。同时,按马克思所讲,劳动力价值特殊性就在于要受社会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价值也会相应增加,这就会减少其降低程度。所以,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尽管都有所下降,显然,生产资料价值下降的速度一般要快于劳动力价值下降的速度。这样,当资本技术构成提高时,尽管资本价值构成也会提高,不过,它提高的程度一般会低于资本技术构成提高的程度。
(2)资本有机构成涵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定义:“资本的构成要从双重的意义上来理解。从价值方面来看,资本的构成是由资本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率,或者说,分为生产资本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来决定的。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来看,每一个资本都分为生产资料和活的劳动力;这种构成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须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来决定的。把前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把后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二者之间有密切的相互关系。为了表达这种相互关系,我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从上面马克思分析可知,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辩证联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这里,还应明白,资本有机构成既不是简单地针对资本的技术构成而言,也不是简单地针对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言,而是指二者存在着的内部关系,即只有那种由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才能称之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因此,并不是任何情况下,价值构成发生改变,就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也发生变化。只有技术构成变化带来的价值构成变化,才能称之为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分析有机构成时,要抛开其他情况,只去思考技术改进引起价值构成提高,因而有机构成提高,在此情况下,利润率又会怎么改变。绝对不能离开这点去发挥,不然就偏题了。
(3)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家本性就是无止境地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榨取超额剩余价值。因此,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同时迫于竞争压力,资本家必然会不断改进技术,促使资本的技术构成也不断提高。这样,就使资本有机构成就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当然,不是说现实中有机构成就是一条直线上升,由于多种因素,历史上有机构成是高、低、平稳走势。
(二)利润、利润率
资本家认为,生产剩余价值不仅要花工资V,而且要花费不变资本C,所以,把剩余价值看作是由其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因此,当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时,剩余价值在资本家看来就应当改名叫利润了。可见,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在质上、量上都一样,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相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利润率 =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传统的成本价界定方法是以标底、投标人的平均值或者复合标底为基准价制定经济标评审指标的合理范围。采用这种方法评标,如果确实有个别投标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或采用了更为廉价的新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报价,反而有可能使报价低于评标范围而被淘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保护了当前平均先进的生产水平,不利于技术进步。
在传统的成本价界定方法中,虽然对于低于成本价的项目,评标委员会给与投标人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机会,但是对于工程量较大、技术较复杂、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可能会出现很多项目低于成本价。如在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单价评审中,要对每个投标人的30个以上项目进行评审,会出现很多低于成本价的项目,对此一一给投标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及解释的机会,增大了评标的难度、时间,并且评标专家在对提供出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分析判断的时候,主观性太大,不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