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交易是运用极快的交易速度来完成的交易行为,与传统的交易相比较,其交易策略能够快到微秒级。
高频交易的核心就是从数理模式转换过来的策略来适应算法,各交易商都有所不同,随着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版本能够不断地升级。它利用市场的滴答数据输入,调整由“动态数学公式+先验概率判决+统计推理”构成的量化模式进行,这种数理模式,从信号处理角度来讲是数字滤波器,从软件角度来讲是自适应算法。运用滴答数据不仅优化了交易者的时序,并且这种模式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比传统模式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如果要推广、普及,那么这种算法可以窥视市场交易情况,如果符合条件的时候,那么开仓、平仓的性个时间大概为0.3-0.5秒,其体来说取决于当时市场的变化是否吻合给定显著度和置信区间的判决。这样快的速度开仓和平仓,带来的交易量是非常惊人的,难怪仅仅占美国2%的高频交易商,它的交易量却占总成交员的60%-70%。
1.高频交易与传统交易方法
当今市场上存在三种基本交易方法:第一,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基本面财务数据传统派;第二,以威廉为首的K线技术经验积累实战派;第三,以西蒙斯象征的高频交易数理派。谈及高频交易有两个人物不得不提到,一个是斯库尔,他是诺贝尔获奖者。另一个是西蒙斯,他是著名的科学家。令人遗憾的是,斯库尔的LTCM对冲基金创造神话业绩的同时,也组截着更大的错误发生率,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他的对冲产品中正好含有俄罗斯国债。当初他相当自信系统的先验概率和似然值,认为此种情况迅速就会过去,所以没有及时止损,反而凭借“幻梦组合”的信用大举借贷,一直到最终破产。内蒙斯与斯库尔不同,他不仅是大奖章对冲基金的金融工程师,同时也是大奖章的主管,一直到最近几年才宣布退居二线。斯库尔退休之后又创办了一家对冲基金,现在运行情况不错。从年收益率情况来看,高频交易比传统派和实战派要高许多。24年以来,西蒙斯经历了很多次市场考验,不论是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均没有伤及他,他多年来的平均年收益为35.8%。不仅这样,2009年他的公司还获得了80%的税前利润。
传统的交易模式可以分为基本而模式与技术模式,而高频交易很难简单地归为其中哪一类。也许在部分高频交易技术中,也能够看到基本面模式或者技术模式的影子,然而这已经不是传统的基本面或者技术方式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有人们对短线搏杀的追求,高频交易就会成为基金公司、私募等秒杀散户的利器。高频交易中很不公平的一种方法,称为“闪电交易”(Flash trading)。在该交易方式当中,一些交易者能够比其他交易者早一点时间看到市场上的下单。这也让这些闪电交易者能够早上几毫秒观察市场并进行他的交易。闪电交易在美国占据总交易量的3%,它已成为高频交易商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闪电交易之所以能够成立,是由于一些交易所在将信息发布到整个市场前,便提前向高领交易商提供了这些信息。这种提前大概在20-500毫秒之间。对于运算功能很强大的计算机服务器来说,这就完全使它们赶在普通交易者前完成交易了。从平均而言,一笔闪电交易在不足10毫秒内就能够完成,大多数时候只需要5毫秒。在毫秒这个级别上,也许这话没有错,但假如能拿到更好一点的价格,恐怕交易者们也不介意等上几秒钟或是几分钟吧。思路更宽一些的话,想一想有许许多多技术精湛的计算机程序员、科学家以及金融专业毕业生,成天就将时间花在研究怎么让自己的系统比别人的快上几毫秒完成交易,这的确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2.高频交易和低频交易的比较
相比低频交易来说,高频交易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它在计算机驱动之下,对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而且实现资金的迅速周转。高频交易的特点是交易次数更多,而每笔交易的平均盈利极小。大多数传统的资金管理者持有交易头寸长达数周乃至数月,每笔交易的盈利为数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高频交易的资金管理者每天都交易多次,平均每笔交易的盈利不足一个百分点,而且他们不持有隔夜头寸。
也就是说,高频交易其特点就是程序计算,反应快速,交易量庞大,持仓时间短于一天。有一个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对于高频交易与低频交易的区别作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说金融市场好比是一个人的身体,那么高频交易则是人体的血液。高频交易通过不断地买卖循环供给市场氧气,来修复伤门,从而保持恒温。而传统的低频交易,是因为反应速度较慢,就如同是人体的肢体动作似的,对外界作出反应需要一个过程。
简而言之,高频交易中每次交易的持续时间都要比传统的低频交易方式短很多,期间证券价格的波动也相对较小,所以每次交易的平均收益和损失幅度都极有限,一般在1Obp的数量级别。一个很好的交易策略理论上能够通过不断累积这样的极小收益和完备的风险控制措施来获得许多交易者梦寐以求的高收益、低风险。然而因交易频繁,一些传统低频交易中极易忽视的因素,极有可能造成一个高频交易策略理论上很完美,然而执行起来却损失连连。其包括这些因素:
(1)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单次的交易费用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极小,然而通过高频交易的多次累积,最后总的交易费用会非常可观。所以,从交易品种来看,一些较为容易获取低廉交易手续费的品种,比如商品期货、股指期货以及ETF更适合于采用高频交易策略;然而在股票市场,尽管融资融券标的股已经通过现行的信用交易机制变相实现T+0交易,然而因卖出股票时有高达1Obp的印花税。所以高频交易策略无法实现长期的盈利。
(2)买卖价差。买卖价差越大,通过高频交易次数的累积会最终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说交易活跃、价格高的证券品种通常具备较小的买卖价差,高频交易策略执行效果会更好;而一些成交并不太活跃的ETF,本身的交易价格就比较低,买卖价差对策略收益的影响会相当大。
(3)下单方式。下单方式与买卖价差有着很大关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选择下单方式。比较直接的想法就会认为高频交易追求交易的速度,必须以市价单的方式快速成交,然而实际上市价单会提高交易成本,降低真正可行的交易机会。通过实验发现在实际高频交易中,限价交易方式要比市价交易方式好,只有在价格趋势非常明显或价差幅度较大的时候,才能运用市价方式成交。当然必须注意的是,限价单同时还会增加等待成交而造成的时间风险。
(4)交易速度。交易速度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指高频交易系统接收实时行情、分析数据以及发出买卖交易指令的速度;二是指交易指令到达交易所的速度。前者需要优秀的算法程序和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硬件,后者需要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根据交易所“价格优先,时问优先”的成交规则,高速的交易系统能够帮助交易者得到更有利的成交价格,控制交易成本。
(5)止损与策略更新。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不论哪一个在历史上表现优秀的策略都很难保证它在将来仍然表现优秀。依照欧美市场的经验,因为市场参与者非常多,竞争异常激烈,大多数高频交易策略存在一个有效期。如果超过这个有效期,那么策略的收益就会明显递减,从而进人所谓的alpha衰退。所以,一个优秀的高频交易机构除了拥有已经被证实可行的交易策略之外,还需要一个具备策略持续开发能力的研究团队和量化的策略评价体系,在一个策略出现超预期亏损的时候,决定是持续等待或者止损停止交易,还是上线新的交易策略。
3.高频交易与价值投资的比较
提到高频交易,大家就会想到的是计算机程序、黑匣子以及模型等关键词;提到价值投资,大家一般的印象是长期持有、极少交易、重仓持有以及只赚不赔等。很少有人能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然而投资者对高频交易与价位投资这两种交易形式往往存在一定误解。
低买高卖则是高频交易几乎必须要采用的交易准则。从低买高卖这个最基本的赚钱原理来看,价值投资与高频交易能够联系在一起。价值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极可能存在类似高频交易现象,高频交易者也可能运用价值投资的基本方法来对交易程序进行设计。尽管这颠覆普通投资者甚至很多专业投资者的一般理解,然而这却是事实。
价值投资的现实表现方式依然是一种低买高卖操作,但其背后交易出发点是来自于价值投资者对证券内在价值的评估,与长期投资以及重仓持有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现时高频交易就是指大量快速的交易,往往由计算机来完成。
那么,具体来说,价值投资是如何与高频交易结合起来的呢?
(1)价值投资者应该拥有成熟的价值评估体系,可以正确区分股票的内在价值。这并不意味着价值投资者需要精确计算出每只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只需要能够判断出股票的相对内在价值排序就行,接下来进行适当量化处理,与市场价格变化建立一个很适合稳定的联系机制,因而可据此进行交易。
(2)扣除交易费用之后,高频交易的效果优于不进行高频交易,才有必要运用高频交易。高频交易在价值投资体系中仅仅是实现收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但高频交易能出现在价值投资中,主要还是由于价值投资者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投资体系。
(3)可能运用高频交易的价值投资者必须是运用相对分散的投资组合结构,由于过于集中的投资组合,无法在大样本上保证预期收益率的实现,高频交易便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