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频交易”,就是指大型金融机构运用自己的高速计算机,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判断出有价位的信息,从而先于市场的其他交易者进行交易,这种交易的特点就是不断地大量进行买卖。
按照持仓的时间可以分为日内单笔交易和日内多笔交易。日内多笔交易与日内单笔交易不同的是其持仓时间更短,通常的持仓时间在1-2分钟,最短的时间不超过10秒,最长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日内多笔交易捕捉入市之后能够立即脱离入市成本的交易机会,入市以后若不能立即获利,就要准备快速退出。由于这种交易方式在市时间很短,因而承受的市场波动的风险比较低。而日内单笔交易就是建立在日内一段明显的趋势波段上的交易方法,大多数属于趋势交易的范畴,在交易的频率上比炒单的方法要明显得低。
那么。高频交易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1.高频交易的程序
一个高频交易系统首先从经纪商那获得信息。接收、处理并且存储大量运行时频率传输的报价以及其他市场数据。信息传人运行时处理器,处理器首先对报价信息加以分析,之后把报价输入核心分析引擎,进行运行时计量分析,然后产生买卖交易信号,并计算运行时盈亏,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进行风险管理。
在实时交易之后,还必须进行交易后分析,系统必须记录实时交易生成的指令,把每天交易结果和根据存档数据的模拟结果加以对比,接着去更新收益分布、交易成本以及风险管理参数等,把这部分信息反馈给模拟引擎。同时,交易之后系统还必须把所有接收到的报价信息加以归档,再把这些信息传入模拟引擎,模拟引擎生成以及测试新策略,按照交易后分析的结果改进当前交易策略,然后把该部分信息反馈给运行时处理器。
2.高频交易的性能优化
根据交易的过程,一次完整的交易路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系统获得市场数据;策略主机执行运算得到交易信号并发出交易指令;交易指令传送到交易所主机。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个部分涉及网络传输系统,第二个部分由策略主机自身软硬件系统所决定。
交易所在优化方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升级交易系统,提高交易容量以及降低交易延时;第二,升级骨干和接入网络到更低延时的40G和1OG;第三,提供托管(Co-Location)服务,把交易者的服务器直接放到交易所的托管机房。
表2-1是纳斯达克提供的IG和1OG连接的延迟数据,数据根据纳斯达克的Co-Location用户数据,延迟都是往返延迟。
至于最新的40G以太网(是指由施乐公司创建并由Xerox, 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城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连接,纳斯达克则称下单到反馈往返延迟能在40个微秒之内。从以上的数据中能够发现,高带宽不但可以产生更低的延迟,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性,那则是延迟的稳定性。
对经纪商来说,首先必须租用托管机房,此后对整个交易通道进行低延时升级。典型的高频交易网络均运用10G的万兆网络接人,内置TOE (TCP,协议卸载)以及UOE (UDP协议卸载)的低延时网卡,来减轻对服务器CPU资源的占用,使得降低服务器端的延时,业界已经有延时只有76ns(纳秒)的lOG网卡。交换机方面,低延时交换机能够做到端口到端口延时400ns(纳秒)之内。
对高频交易商来说,一是必须在交易算法和模型上下足工夫;二是同样是在数据处理和传输环节上进行优化。包括低延时的10G网络和高性能的服务器GPU,甚至运用FPGA把算法固化在硬件设备中运行。
经过上面所述的性能优化,整个交易通道的延时已经被压缩到了极点,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
(1)经纪商的前置机就直接暴露在高频交易商面前,简直可以用“裸奔”来形容,潜在的安全风险是很大的。
(2)如何来保证经纪商的前置机的高可用性?与极低延时的要求相同,高频交易对业务连续性同样有着很高的要求,交易时段不能容忍任何中断。对客户来说大都直接连接到某台前置机,假如前置机出现问题,直接导致交易无法进行,潜在的损失很难估计。
3.高频交易的安全性
那么,如何在保证低延时的前提下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呢?
就是在网络当中加人低延时网络防火墙。往往网络防火墙会产生几百个微秒(5s)的延时,低延时防火墙能够把延时降低到几十个微秒,通过运用FPGA技术,F5的低延时防火墙甚至能够做到只有5个微秒。
为了提升业务连续性,可以运用低延时应用交付设备(ADC)对前置机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只需要提供给客户端一个接人地址,任何前置机出现问题都能够直接切换到其他可用的前置机,这样不但能够保证业务的连续性,而且能够灵活扩展处理性能。当前业界最低延时的F5 ADC设备在集成了防火墙的功能、负载均衡功能的情况之下,通过实际测试总共仅仅5微秒的极低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