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缠论:走势级别再分辨
走势只有两种走势类型,即盘整与趋势。理论上,日线级别的一段上涨形态,在30分钟上涨+30分钟下跌+30分钟上涨后,就可以随时结束,也可以不结束,进而在第二段30分钟上涨之后,走出日线级别中枢,随后再上去。这时,日线中枢的区间就不是之前三段的重叠区间了,而是这个单独的日线中枢的区间。
当出现顺向两个同级别中枢的时候,一个日线级别上涨趋势就确立了。注意,在上面的例子中,当第一段30分钟上涨完成后,没有任何理论保证后面走出来的是盘整还是趋势。第二段30分钟上涨顶背驰时,如果这段30分钟走势与第一段不背驰,就一定能在上面再形成个中枢或者下跌。这里不涉及预测,只看走势完成和背驰与否,可以当下判断。
在盘整中,比如a、b、c模式,上涨形态,a和c一定是上涨,而b可以是下跌,也可以是盘整,条件都是一样的,那就是b段一定是由次级别三段走势完成。
在趋势中,比如日线级别上涨趋势,那么这个趋势就一定包含至少两个日线级别中枢,也就是至少有6段30分钟走势类型,而在中枢前后,定是次级别或以下级别走势类型。
某日线级别上涨趋势,a+A+b+B+c。首先,A、B一定是日线级别中枢,而a、b、c一定是次级别或次级别以下级别走势类型。如果a也是日线级别走势类型,那a中的中枢就与A、B形成三个日线中枢的上涨趋势了。但a、b、c的级别是不定的,可能5分钟,可能1分钟,甚至就是个缺口。当操作级别是日线级别时,也就是30分钟为最低级别。这时,a、、c不管是什么级别的走势,在日线中,全部看成是30分钟走势类型,也就是次级别走势类型,这样并不影响最终分析结果,不用到次次级别去判断走势类型。
图2-22上证指数2015年3月31日,1分钟K线
图2-22中,把每两个数字之间的段落定义为次级别走势,也就是最低级别走势类型,整幅图就被分解为9段1分钟以下级别走势类型。4与4-5中间的横盘力度不同,但由于5-6的存在,就把4-5作为段单独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处理。如果7—8是跳空缺口,一样当作次级别走势类型处理,也就是1分钟以下所有级别的走势类型,在1分钟图分解的视角下,级别相同。如果是按照30分钟来分解,那么30分钟级别以下所有走势类型则全部按照5分钟走势类型分解,逻辑是一致的,并且不影响分析结果。
另外,这里的4—7是作为a+A+b结构处理的,根据最低级别走势类型的定义不同,把4-7作为单独的一段处理也可以。
实际操作中,如果是30分钟操作级别,一般还是要看5分钟图的。当然,不看也可以构成同级别分解的操作系统,不过5分钟的短差就没办法操作了,仅此而已。
图2-22中,不管前面的走势如何,从跳空缺口到1位置就是最小级别的盘整背驰,随后1-2、2-3、3-4构成第一个1分钟中枢,区间为2-3,3-4与1-2明显背驰,这通过下面的MACD绿柱子面积就可以判断。然后4-5回到中枢区间,5-6中枢震荡,4-7之中,6-7与4-5对比的盘整背驰太明显,之后就是一波跳水。这里的急剧下跌还有个原因,就是走势到5的时候,由2-3、3-4、4-5构成的1分钟中枢就形成了,这个中枢与1-2、2-3、3-4构成的中枢是不同的,但对分析并不影响。这种划分下,1-2就当作这个1分钟的中枢震荡了,且构成典型的次级别下跌+本级别中枢的典型形态。对于2-5这个1分钟中枢5-6构成中枢震荡,随后6—7形成对该中枢的向上离开,这个离开同样作为中枢震荡处理,而力度与1-2相比就小太多了。这种向下与向上的走势,在中枢两边同样是可以比较力度的,形成对中枢离开的背驰走势。此处涉及背驰的推广运用,后面将详细讲述。7-10由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而成,构成1分钟走势类型。这样,由1-4、4-7、7-10三段组成的1分钟走势类型就完成了,构成一个5分钟中枢,区间划分如图2-23所示。
显然,重叠区间为4-7,这种分解下,7-10就成了该5分钟中枢的次级别震荡,并且在10的位置出现背驰,随后回拉到该5分钟中枢区间。另外一个例子,是原文中的2007年5月30日与31日两天的1分钟图,无数学习缠论的人迷惑在该案例中,原因就是对走势必完美的理解不够透彻。
图2-24中,5-6段为什么算是一个次级别走势?原文中有解释,这里再重复一下。
图2-23 图2-24上证指数2007年5月30-3日1分钟K线
在用1分钟图进行分析的时候,1分钟的次级别就是可观察的最低级别图形。在该视角下,1分钟级别以下级别的所有走势类型律按次级别走势类型处理。缺口无疑是最低级别的,比图2-24中如3-4或者4-5的级别更低,但定义了操作级别后的分解不管这些,全部按次级别走势类型分解,因为走势不可能无限分解递归下去,一般的软件最多也就能显示1分钟K线图。注意,并不是所有缺口都单独作为次级别走势类型处理,图中的两个跳空都是逆着原趋势的,如果是在上涨中段出现跳空缺口,这个缺口就只是该上涨中的一部分,就不能单独处理了。从29日收盘到30日开盘,有一个跳空下跌,这个下跌在1分钟分解中,就作为次级别走势类型处理了。于是到3的位置,第一个1分钟级别中枢就形成了。再到4,中枢就应该向右移了,新的中枢由1-2、2-3、4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开盘的缺口就作为下跌的第一段处理,这样就把中枢独立出来了,后面的走势就围绕这个最近的中枢分析。原文中,该案例最模糊的地方是5分钟中枢划分的问题,以及9这个点构成第二买点的问题,其他问题在原文中有详细分析。本节也不涉及其他问题,就上面两个问题单独分析。
A段:1-2、2-3、3-4,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1分钟级别盘整形态,同时也构成1分钟中枢;
B段:45、5-6、6-7,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1分钟级别下跌形态;
C段:7—8、8—9、9—10,同样是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连接,构成1分钟级别上涨形态。
这里的盘整形态与上涨下跌形态,只是指图形上的走势形态特征,而不是盘整与趋势走势类型,注意区分。
先看5分钟中枢的情况,5分钟中枢由三段连续的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而成,中枢区间就是重叠区间,那么图2-24中的5分钟中枢,就由AB、C三段走势重叠,如图2-25所示。
显然,中枢区间就是3-4的价格区间,为4015~4123。该中枢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是由1分钟盘整+1分钟下跌+1分钟上涨连接构成,与通常认为的上下上或者下上下构成的中枢不同。但根据定义,次级别走势类型显然包含盘整、下跌、上涨三种。
图2-255分钟中枢的划分
很多人在学缠论时有思维定式,这是需要去除的,一切走势根据理论定义来分解即可。
4-7完成1分钟走势类型后,根据走势必完美,后续走势只能是1分钟盘整或者1分钟上涨,一定由至少三段1分钟的次级别走势类型连接而成。7—8完成第一段,8-9是第二段,第二段由次次级别的下跌+上涨下跌构成,第二次下跌明显盘整背驰,由此构成7—10这个1分钟走势类型的第二买点。因为根据走势必完美,一个1分钟走势类型是一定要完成的,前面是两段,8-9走势是第二段,且回到前面3-6的1分钟中枢区间,那么9之后还有一段向上走势就是几乎一定的事情了。该图例中的细节问题,如为什么8-9能单独作为一段,而7—8之间的波动不作为单独一段,在原文中都有解释。
当然,9之后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一次向上之后再向下跌破8-9区间,构成上涨+盘整+下趺的盘整走势类型。在理论中并不能排除这种走势连接,但实际中除非出现突发的重大利空,一般都不会出现。如果89不是盘整,而是下跌,那么9之后的一段上涨就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了。
对于该图的案例分析,涉及第一买点、第二买点,还没有介绍到的第三买卖点,以及走势必完美、走势级别、中枢划分与中枢级别、后文中要介绍的走势多义性、背驰等多个知识点,基本包含缠论中所有理论基础,不理解该图,对缠论的理解就是完全没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