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前两种特殊形态来说,向上突破缺口这种特殊形态相对要有些优势。原因在于,连续涨停板或者是MACD走势中的后一个高点这种情况都是股价处于很明显的高位才会出现,这样的话,一旦判断和操作失误很可能被高位下来的暴跌席卷。而向上突破缺口往往出现在相对低位,即使有失误也不太容易被跌席卷。
之前的很多投资指南类书籍,甚至是一些教科书中讲到向上突破缺口的时候,经常采用的都是这样的图例。
这类图例中,有一个关键性的误解,那就是关于消耗性缺口的画法,消耗性缺口并不是突破缺口之后的固定顺序的第几个缺口,也不是持续性缺口之后几条K线中没有缺口而再次出现缺口就叫消耗性缺口的,
消耗性缺口不是一出现就注定是消耗性缺口的,教科书中关于最终判断一个缺口是否是消耗性缺口的最终判定标准是:是否在2-5个交易日内被封闭。
但是消耗性缺口在出现的那一刻也不是完全没有特征,如出现之前有明显的走势迟疑和盘整之后再次出现的缺口有很大概率是消耗性缺口。
这样的画法和图例才是正确和客观的。
我们以上证指数在2010年底的一段走势为例再来看一遍。
突破性缺口的要求是之前有明确的横盘走势,出现一个相对低位的整理平台,之后出现向上跳空缺口,这个缺口当日出现的这条阳线,收盘价格要明显高于整理平台以上,满足这些条件才算是真正的突破性缺口。
之后在连续拉升的过程中出现的缺口都是持续性缺口。
当连续拉升开始放缓,价格在高位出现迟疑和明显的高位横盘之后,再次出现跳空缺口,这时候可以先视为持续性缺口,观察几个交易日之后如果发现缺口之后的走势还是迟疑和盘整,就要转变看法,将其视为消耗性缺口处理。当这个缺口在高位被阴线封死的时候彻底确认它就是消耗性缺口,准备出货离场就可以了。
消耗性缺口最大的特点就是前后都有高位横盘和迟疑走势,而并非是突发的或被阴线封闭最后才被确认为消耗性缺口的。
我们再看一个个股的例子,2014年 11月底的万科A走势。
万科A(日线图) 2014年5月一2014年11月。
很明显,前面两次的跳空缺口之后当日的K线收盘价都没能有效地突破前期的平台高价。而最后这一次有效的突破性缺口,一举有效突破前期平台高点,同时突破前后成交量有明显的放大,构成有效的突破缺口,一旦出现这样的走势图形,很多专注于缺口机会的特殊类型交易者就会迅速切入,跟进之后的涨势。
同类型的有(见下图)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日线图) 2012年12月一2014年12月。
当然,并非所有经典的跳空缺口突破前期整理平台就会马上进入强势的连续上涨期,有些会回头试探缺口的支撑力度。
天保基建(日线图) 2014年4月一2014年10月。
有的可能会回填缺口之后再发动第二轮的突破性上攻。
西部证券(日线图) 2013年7月- 2014年11月。
利用缺口理论追逐强势股要面临很多复杂的变局,虽然安全性相对前两者较高,但是对于没有充足经验的投资者也是要面对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的。
除了这三种特殊情况下的系统性交易方式,很多投资者还总结出很多其他的特殊情况下的交易方式。这类交易方式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可以省去在2000多只股票中逐个行业、逐个个股进行甄别选择的过程,直接针对出现特殊形态的股票进行考虑,在选股的效率上大有提高,同时投资者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和掌握关于这种特殊形态变化前后的所有细节,逐步优化和调整,增加可靠性。
但是在极大地提高选股效率和资金利用率的同时,风险也是随之放大的。所以最终不是依靠每次选择的正确性来获利,而是依赖整体的特殊情况有效概率获利。这个概率就成为关键,最低的有效概率不应该小于七成。很多投资者对此进行过尝试,但是大多数以失败收场,原因在于,刚接触一种特殊形态的系统性交易初期,尤其是经验积累不足,对细节的掌握和了解不到位,选择和判断的整体有效性低于七成以下,所以耗心劳力,整体收益可以不涨反跌。即使有幸将概率提升到一定程度,但是往往会遇到前几笔交易恰好连续都是错误的那三成的情况,账户中的资金出现大面积损失,直接导致对整个交易系统的信心崩溃。
总之,对这些特殊形态下的交易系统,大多数投资者可以去了解,但是不要轻易因为它的高效资金利用率而轻易去尝试和挑战。
到这里为止,关于策略三的各类选股和择时的方法基本都做了一点介绍,但是这部分如果继续展开的话,还需要大量的篇幅,所以就不再一展开了。大家可以根据提到的关键性原则多尝试多总结,最后把这些方法和自身的习惯和喜好最终结合,成为一套适合自己的中短线交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