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整背驰
缠师将背驰区分为标准背驰和盘整背驰两种。
在A+B+C结构中,若C段的力度小于A段,则构成盘整背驰。盘整中往上的情况为例子,往下的情况反之亦然。如果C段不破中枢,一旦出现MACD柱子的C段面积小于A段面积,其后必定有回跌。(C段不破中枢,也可以按照类似盘整背驰的方式来处理。)比较复杂的是如果C段上破中枢,但MACD柱子的面积小于A段的,这时候的原则是先出来,其后有两种情况,如果回跌不重新跌回,就在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回补,刚好这反而构成该级别的第三类买点,反之就继续该盘整。这里所说的中枢应该是A、B、C组成的中枢。
盘整背驰之后的完全分类
线段类盘整背驰之后的走势,怎么做完全分类?
3这里有线段类盘整背驰,之后必然有回跌。
没有回跌的,就是3还没有走完,不在我们讨论的问题之内。
回跌的终点,首先以前高1为判断标准,完全分类就只有两种:跌破,不跌破。
没有别的可能,所以是完全分类。
至于相等,按照规则是等同于某一种情况的,所以不需要单独分作一类。比如,相等和跌破一样,都形成中枢。
这样,第一段回跌就有了非此即彼的两种分类。然后再加一段走势,两大类又可以各自分几种情况,就这样继续下去。
1,跌破前高,形成三卖。
2,跌破前高,形成中枢。然后,或者是中枢的延伸,或者先出三买,或者先出三卖,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一套。
3,不跌破前高,形成线段类趋势。
前面两种是跌破前高的,线段类盘整背驰的标准走势。
第三种是不跌破前高的,细分又有若干种。
对于刚形成一个中枢的盘整走势,在小级别里,我们主要关注向上盘整背驰形成第三类买点后,能否演化成上涨趋势或是扩张成更大级别的中枢,因为这两种情况是有理论保证的获利空间的(具体原理见20课);在大级别里(至少是日线及以上),很可能一直都只有一个中枢,级别越大的中枢结构就越稳定,吸引力也越大,很难真正突破从而形成新的中枢,换句话说就是任何试图逃离该中枢的运动都受着很强的回拉中枢的力,因此如果大级别试图向下脱离中枢,那么很可能形成盘整背驰点,在盘整背驰点介入后密切关注第三卖点能否形成,如果不形成那么理论保证的获利空间是至少要回到原中枢的,如果形成第三卖点,在盘整背驰点介入到第三卖点间也是有一定距离的。
总结来说,盘整背驰主要是与第三类买卖点结合应用的:
① 向上时,选择在盘整背驰点出掉原有的部分仓位,如果之后形成第三类买点则在该点再次补入,观察之后的走势力度;若没能形成第三类买点又回到原中枢,就选择在震荡高点全部抛出。
同样,对于前面错过了中枢下方和内部形成的第一、二类买点的,中枢上方形成的第三类买点是另一个介入的机会。
② 在向下时,选择在盘整背驰点介入,观察之后的次级别反抽,若不幸形成第三卖点就选择在该点出掉;若回到原中枢那么获利空间至少是从盘整低点到原中枢低点。
同样,对于前面错过了中枢上方和内部形成的第一、二类卖点的,中枢下方形成的第三类卖点是最后一次出逃机会。
具体点儿的,来个盘整背驰向上形成第三类买点的操作程式:
①在盘整背驰点按预设仓位(1/4-全仓,根据资金量决定)先出掉;
②次级别回抽形成第三类买点,再次介入;
③观察三买后上冲力度,与三买前次级别突破前中枢的一段比较力度;
④若上冲力度不够出现背驰,则大概率出现中枢级别扩张,在盘整背驰点退出;
⑤若上冲很强未出现盘整背驰,则大概率出现新的同级别中枢形成上涨趋势,可以在新中枢形成后再次向上突破时选择退出时机。
如果不形成第三类买点,则会继续围绕原中枢震荡,若震荡幅度可观,在盘整高低点买卖不断降低成本也是不错的操作。
如果是盘整背驰向下,类似的就在低点介入,然后观察次级别反抽的力度:如果力度不足形成第三类卖点,全仓抛出;如果能躲过三卖回到原中枢,可以选择在理论保证的刚回到中枢的位置出掉一部分仓位锁定利润,后面再根据震荡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