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哈卡米和斯洛维奇的研究结果暗示人们,对一个行为或一项技术的风险判断和收益不仅与人们如何看待它相关,也与他们对这些事件的感受相关。如果人们有一个非常喜爱的想法或概念,他们会趋向于认为其风险较低。因此情绪再一次进入场景中,这次允许感受去干预和更改我们对风险的理性决定和选择。在金融领域中,尤弗·甘扎赫( Yoav Ganzach )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果人们认为股票很好,他们会判断该股票的风险低、回报高;如果他们认为股票不佳,会判断该股的风险高、回报低。然而,对于熟悉的股票,他们认为风险与回报正相关,与上述态度所衍生出来的判断不同。
这项研究结果为解释情绪在图2-1和表2-I所表现出来的风险感知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两个例子中,投资者的情绪很积极正面。这表明看上去股票的价格高出真实价值很多倍;面对被广泛遵守的投资原则,投资策略的风险可能被投资者非常正面的情绪所忽视。与分析或逻辑相比,我们所展示的1996年年底纳斯达克股市的领先股票(表2-1)无论如何被高估,都无法改变投资者认为他们自己投资的是低风险股票的想法。
相反,在1996~2000年的泡沫中,人们对通过标准估值指标给出风险很低评价的价债股带有很负面的情绪。因此,那时大部分投资者因受情绪影响,认为这类股票比它们按估值标准所体现出的风险要大。这些股票常常被认为要比IPO的股票或互联网和高科技股票的风险高很多,但后两者最后崩盘了。风险回报的情形在互联网狂潮中被颠覆了。就像我们将会看到的,尽管泡沫给了大家教训,但人们并没有醒悟,它们一直就在那里,开启了通往机会之门。
当互联网泡沫在2000年春季破灭的时候,在互联网和其他热门股票惨遭屠杀之后,那些被认为极具风险而回报又低的价值股被重新评价为极好的股票。在投资世界里,我们再次看到了情绪压倒理性分析方法的例子,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从其他体验性实验领域还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那之后,更多的对互联网股票和价值类股票的正常估值开始被重新启用,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1996~2000年泡沫中的估值方法。
不幸的是,在这之前,情绪施加于投资者身上的影响(包括大量临近退休年龄的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性后果。报纸连篇累牍报道的是成百万的人不得不增加工作的年限。引人情绪的研究成果,看上去为这种有害的氛围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投资者大脑中强烈的正面情绪和低风险、负面情绪与高风险之间的联系,在泡沫过程中看上去更清晰,我们接下来将会谈到,这种联系也会在其他很多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出现。风险一情绪的关联对当代风险管理和金融理论也有很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