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平准基金稳定股市
现在的投资者,遇到股市非理性下跌,就想到证金公司,希望证金公司出面稳定股市。但证金公司的主业并非投资股票,而是提供转融通服务,本栏建议,应设立专业的平准基金,用于维护股市稳定,平准基金在成熟股市普遍存在,用于在股市异常波动的时候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
证金公司全名叫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是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设立的,帮助券商和持有现金及股票的机构凑合融资融券意愿,提供转融通服务。在2015年中国A股快速下跌时临危受命,组织资金稳定股市,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让A股市场重新走稳,但其也买入了一大堆股票。后来人们发现,证金公司持有的股票悄悄转移到了梧桐树、凤山投资、坤藤投资三家公司名下,其中凤山投资和坤藤投资都是梧桐树的全资子公司,而梧桐树又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全资子公司。据媒体报道,这是证金公司使用股票偿还向央行借入的债务,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理解为是“国家队”自己左手倒右手的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让这些本来不应该进行股票投资的部门长期持有股票?如果说2015年股市下跌时买股票是应急决策,那么现在时间很充裕,为什么不弄一个正规的平准基金来维护股市稳定呢?本栏建议,可以设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准基金体系,资金来源由中央拨款、社保基金、交易所风险准备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以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认购股份,并可以向商业银行贷款或者进入银行间市场融资。
平准基金的投资范围也可以加以严格限制,以防个别人因私利用。例如规定平准基金可以在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5%的时候进场买入股票或者交易型指数基金,对于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上证50指数样本股、深证100指数样本股,如果其跌停板价格为半年以内的最低价格(考虑除权除息因素,下同),那么平准基金可以在跌停板价格申报买入;如果是非上述指数的样本股,则要求其股价必须在两年之内的最低价格且为跌停板时买入。这样就能够在股市出现非理性下跌时为投资者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同时又把平准基金的风险降至最低。
当股价走稳、并且市场流动性没有问题时,平准基金可以卖出在底部买入的股票,获利了结。同样的,在股市走势过热时,平准基金也应该卖出全部股票甚至融券卖出股票来平抑股价,或者在股指期货上开设空单给股市降温。平准基金的任务是“充当雷锋”,在投资者都想卖出没人买时买入股票,当投资者都想买入没人卖出时卖出股票,按照经典理论判断,这种投资思路最终往往是盈利的。
本栏一贯强调,不管是救市资金还是平准基金,首先自己一定要赚钱,也可以理解为以战养战,在战斗中不断壮大自己,这样才能长长久久,为股市稳定发展提供保护。
运作平准基金,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本栏建议证监会成立专门运营平准基金的部门,程序化交易、固定利率收益等人才都需要,通过平准基金维护数千只股票,单靠人力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有程序化交易作为辅助,平时资金闲置时期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稳健投资收益,故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但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周科竞
北京商报评论员
中国式“平准基金”有何玄机?
近日,各大银行年报陆续发布,让“梧桐树”成了市场上的一个热词。
“梧桐树”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全资子公司,于2014年11月5日成立,经营范围为“境内外项目、股权、债权、基金、贷款投资;资产受托管理、投资管理。”
这次它现身于多家银行大股东行列,被市场普遍看做是“国家队”的一支重要力量,背后透露的信息就是政府在出手稳定股市。更有分析认为,“梧桐树”投身A股,这就意味着它与汇金、证金一同构成了中国版“平准基金”的架构。
常会看到有新闻提到作用于A股的“平准基金”,前面也常加一个“中国式”或者“中国版”,原因就在于,在A股市场“国家队”一些稳定市场的做法类似平准基金,但我国并没有明确这就是平准基金。
先来看看平准基金的概念。这本是“缓冲基金”之意,最早在英国的贸易中就出现“缓冲仓储”( buffer stock )一词,是指特定机构在某种商品价格超正常大涨或大跌时可以买进卖出,借此干预交易,平抑价格,稳定市场。平准基金又称为干预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这种基金可以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非理性暴跌,股票投资价值凸显时买进;在股市泡沫泛滥,投机气氛狂热时卖出的方式,平抑股市非理性波动,稳定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本质是政府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的工具,是介于政府行政调节与市场自我调节之间的一种经济手段。
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过建设平准基金维护市场稳定的先例。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主要有日本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从运作的情况看,成功和失败的情况都有出现。最成功的例子当属香港1998年的金融战中,成功运用1180亿港币的“平准基金”,在14天的搏杀中成功完成“港币保卫战”。
为了强化对股市的调控与维护功能,确定平准基金合适的规模极为关键。国际上对于平准基金规模的讨论,大致认为应在总市值的5%—10%之间。关于平准基金,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法定的方式建立”,在我国现行的《证券法》中,并没有平准基金的相关内容,法律真空是平准基金成立的障碍。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平准基金应该在当前这次《证券法》修改中入法。
其实,在中国证券市场兴起之时,就有人提出设平准基金。到2004年,证券市场长时间低迷,人们再次热议平准基金。后来,股改让市场行情高涨,此话题被暂时被搁置。2008年以来,股市大幅下跌,平准基金呼声再起,这也是我国对于平准基金讨论最为激烈的一段时间。再到2015年6月的大跌以来,A股要不要设立平准基金的讨论再起。
虽然我国没有明确平准基金的设立,但是从市场维稳的种种方式来看,却有类似平准基金的行动。2008年9月19日,汇金公司宣布增持中行、工行以及建行三大银行股票,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类平准基金”或“准平准基金”。2015年7月,证监会宣布中证金公司筹资1200亿随时投入股市,被视为中国版“平准基金”的一次试水。也有人认为 “证金公司+央行流动性”就是中国版“平准基金”。
除了进入《证券法》以外,关于平准基金的争议还有很多。比如,政府调控的加强是否会弱化股市的市场化;进出市场的时机把握问题;入市是否会影响股市的正常运行;资金的规模应该多大,来源应该如何设置;如何防范在平准基金的运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寻租腐败问题;对于平准基金的业绩如何评估;如果出现亏损该怎么办等等问题。
市场中有一种误读,认为只要“平准基金”入市,股价就能稳定或立刻大涨,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平准基金”的根本任务是“稳定市场”,不是助涨。由市场本身的力量推动股价上涨,这才是市场正常发展之道。
另外,市场的信心并不是平准基金的几次操作就能建立起来的,从中国股市的历史来看,非理性波动的根源在于市场制度不合理、监管不力,“三公”原则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了市场炒作成风,投机氛围浓厚。在这些问题不解决的情况下,仅靠平准基金,于事无补。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如果真有平准基金推出,也必须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稳健运作,才有助于提高股市的流动性、建立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