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的策略
基于形态( PB )的策略使用传统的或非传统的“图表” 分析来辨识具有预测能力的价格棒线群组。形态的长度可以从2 ~ 50根不等,我们认为在形态结束后将出现显著的价格运动。传统的价格形态比如双重底(见图3.16)和三角形。非传统的形态包括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任何形态。这类形态可以用来初始化趋势跟随、逆势或突破型入场。许多周期性交易策略都属于这一大类。这些系统也可以做多、做空或观望。
基于事件的策略也可以归到这一类中。基于事件的策略在预定事件的前后对市场运作进行分析,这些预定事件包括经济统计数字或红利分配的发布。例如,美国失业数据一般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发布,而债券和股票市场经常焦急地期待这些数据。债券市场对这些数据的反应可归纳为形态,然后便可对该市场进行系统化交易。
基于形态入场的优点:通过使用基于形态的入场,交易者能够建立独特的入场,而不容易被其他交易者推导出来。所以,入场滑移价差可以降低,与趋势跟随和突波型入场的相关性比较低。一旦形态完成,对形态的反应滞后很小或没有。风险和回报可以被清楚地定义,而且一些形态在测试和校正时非常简单。许多形态可能是预定事件(经济报告)或农产品数据(当季产量/上季产量)。所以,对于特定价格形态的出现可能有一些基本面的解释。这种策略一般与趋势跟随策略关联较小。
基于形态入场的缺点:整个基于形态的方法依赖于快速和准确的形态辨识,使得它对错误的市场数据非常敏感。一些形态,比如三角形,在实际交易中可能比较难以辨别,因为趋势线定义的形态可能受到“虚假”背离的影响,所以要对形态频繁地重新定义。
价格形态出现的频率可能比较低,所以需要扩展的图表形态;库。有时对于形态为什么在过去产生盈利交易没有符合逻辑的解释,所以,未来的获利性可能不像测试结果显示的那样可靠。而且,很难判断某个形态是否已经失败,是否应该放弃。虽然些形态已经被证明在某个多元化投资组合上,或者某一板块中的所有市场上成功使用,但其余都是市场专用的。市场专用形态的限制是它们会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停止工作。市场在形态之后运动的幅度也常常是变化的。所以基于形态系统的风险/回报比变化比较大。
基于形态系统的4S评价:
●灵敏度:较高,可以立即检测到一些形态。
●选择度:一般较低, 不可系统化地修改。
●敏感度:较高,易受随机失败的影响。
●耐受度:较低,一般只适用于选择的市场。
入场策略的特点
表3.20总结了不同入场策略的特点。类型指是的使用这些策略的典型系统,其中L代表看多入场,s代表看空入场,F代表观望。于是,L/S代表系统总是在市场中做多或做空,而L/S/F表明系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做多、做空或观望(在市场外)。
出场设计问题
一旦进入交易并设置好资金管理算法,下一个决策性问题便是如何出场和何时出场。当然,任何一笔交易的精确过程都是未知的,因为价格会以多种方式运动。所以,我们不知道何时出场(交易时间)或者出场价格。出场决策选择的目标是解决一个或两个这些不确定因素。因此,当我们希望出场时,应该制定详细的出场时间策略,或者希望出场的价位,但不是两者。
如果选择指明交易的时间策略,那么出场价位通常是未知的。例如在交易的第三天收盘时出场,或者在交易的第二天开盘时出场。对于这两个例子,我们愿意接受指定时间的出场价位。
第二种策略是指明出场价位,然后等待所定价位出现。在设置出场价位时,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使用在预定获利目标的限价单,另一种是使用跟踪止损的止损单。限价单需要我们选择高点或低点。使用跟踪止损,我们愿意跟随趋势足够长的时间,等待市场触发止损、了结交易。
该分析的目的并不是建议这两种策略(时间出场和价位出场)不可以交互使用。例如,通过设置远离入场价位的跟踪止损,我们可以有效增加交易的持续时间。反之,通过设置接近当前价位的获利目标,我们可以缩短交易时间。于是,将时间和价格分开是一种理解出场策略的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其中一个就会影响到另一个。
在设计出场策略时,我们所做的任何权衡还会有其他的相关问题,比如渗漏性、贬值性、振动性和完善性。
1.渗漏性:未平仓利润损失是出场太慢的代价。
2贬值性:出场太快的代价。
3.振动性:出场前市场波动性的容许量。
4.完善性:当面对多变的市场行情时,策略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