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高卖更高”投资方法的学术名称是“动量投资”或“相对强度投资”,按照相对强度买卖股票的概念早在1923年出版的《股票作手回忆录》里就有提及,被后人誉为世界最伟大的投机者杰西·利弗莫尔说过,“股票价格再高也值得买进,股票价格再低也可以做空”,换言之,相对强度高的股票价格很可能继续上涨,正在上涨的股票比正在下降的股票更加值得购买。在杰西·利弗莫尔之后,不少人采用各种办法试图把股票的相对强度进行量化。
最早对股票相对强度进行量化计算的人是H.M.加特利,他在1945年4月号的《金融分析师月刊》里发表了题目为“相对速率统计: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的文章。加特利描述了计算相对速率的过程:“首先选择一个代表股票市场的指数或平均值,例如,标准普尔90股票指数、道琼斯65股票综合指数或者另外一些更加全面的股市平均指数;下一步是计算个股上涨或下降的百分比;最后,用个股上涨或下降的百分比除以股市指数上涨或下降的百分比再乘以100,就得出了股票的相对速率值。”股票的相对速率值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夏普所提出的贝塔系数很相似,这个计算过程也概括了股票相对强度背后的基本概念,就是把个股的涨跌幅度与股市指数的变化做量化的比较。计算股票相对强度有几种方法,但归根结底都是衡量股票的动量幅度并把它与整个股市做比较。
在运用股票的相对强度做实际的投资管理方面,早在20世纪50年代,偏向于股市技术分析的投资经理乔治·彻斯纳就开始使用相对强度的投资方法管理基金,他在1958年开始管理的美洲投资者基金业绩出众并持续运行了长达30年之久。1963年,在《金融世界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彻斯纳描述了他的投资策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股价走势越来越强的那些股票上。在一台IBM电脑的帮助下,彻斯纳把所有的股票按照近期的价格表现排列起来,并互相比较彼此之间价格走势的相对强弱,他还把股市里的股票分成37个行业并给予排名,然后他就从相对强度最高的行业中选择出来表现最好的股票进行投资。在1980年《机构投资者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彻斯纳表示他几乎不读华尔街证券公司写出来的研究报告,他说那些报告“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美洲投资者基金的完整业绩记录已经缺失了,但《金融世界杂志》报道说,从1958年1月16日到1964年3月31日,美洲投资者基金的累计收益率为160.5%,而同一时期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回报率仅为82.67%;1967年《机构投资者杂志》称彻斯纳为“20世纪60年代仅存的几个明星基金经理之一”;路透集团的利博基金研究机构把彻斯纳的美洲投资者基金列为1979年表现最好的10个投资基金之一。几十年过去了,华尔街上的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持续性地买进或卖出将会形成价格趋势的事实却永远不变,彻斯纳可能并不是每年都能超过股市指数的表现,但他采用相对强度投资策略在美洲投资者基金运行的30年里为他的投资者们获得了满意的问报。
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大,对股票市场做仔细的量化研究变得相对容易起来。1967年罗伯特·列维在《金融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内容非常详细的博土论;文,他利用计算机对1960年至1965年的股票数据进行了研究,证明了采用股票相对强度的方法做投资决定可以获得超过股市指数平均值的回报率。他验算了股票在各个不同时间段的相对强度和它们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相对表现,发现那些在过去26个星期里涨幅比较高的股票在之后的26个星期里的表现也很出色。根据他的研究论文,列维在1968年出版了书名为《用相对强度的概念做股票预测》的著作,更为可贵的是,他不仅研究了把相对强度作为股票投资策略的可行性,还探讨了两种对投资组合进行管理的方法:一种是在某个时间点把构成投资组合的所有股票全部更新,另一种是随时用新的符合相对强度条件的个股去替换投资组合中不再符合条件的个股,他的投资组合管理理念是超越了当时那个时代的。
在40多年后的2008年,查理·科克派垂克在他的新作《超越股市指数》里再次验证了罗伯特·列维的股票相对强度方法的有效性,科克派垂克用列维的股票选择方法组成了实际的投资组合,每个星期更新一次投资组合相对于股市指数的收益率,并坚持了十七年半,从1982年7月至2000年12月31日,列维投资组合的累计收益率为5086.6%,同一时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率为1087.6%,而更能代表普通投资者股票组合表现的价值线几何股票指数在同一时期的回报率仅仅为221.9%,列维投资组合的回报率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4.37倍、是价值线儿何股票指数的16.11倍。这个结论证明了列维的股票相对强度投资方法确实能够达到超越股市指数表现的目的,这对不相信股市指数是可以被超越的“有效市场假说”是个严重的打击。
列维投资组合的选股条件有以下几个。第一个选股条件是股票的相对强度。大多数计算股票相对强度的做法是把个股的表现与股市指数相比较,但实际上投资者所需要的是把个股在特定时段里的表现与其他所有的股票做比较。这在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之前是非常麻烦的,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之后大型电子计算机在学术界的普及使用,做那样的运算并不是很困难。列维是用某个股票价格的131天移动平均值除以它最新的股价得出一个比值,将所有的股票都分别计算出这个比值,然后把全部股票按照比值的高低排列出来,最后把每个股票按照它的相对强度分配到99到0的百分比组群里去。比值最高的是0百分比组,也就是相对强度最弱的股票;比值最低的是99百分比组,也就是相对强度最强的股票。
为了使股票相对强度的比值更容易计算和被人理解,科克派垂克把列维的比值计算过程做了一点改变。与用股票价格的移动平均值除以它最新的股价得出一个比值的方法不同,科克派垂克把分子和分母互换,用股票最新的价格去除以股价的移动平均值,得出的最高比值代表相对强度最强的股票,这样99百分比组是相对强度最强的股票群,0百分比组是相对强度最弱的股票群。除此之外,科克派垂克还把列维所使用的131天股价移动平均值改变成26个星期的股价移动平均值,这样,计算的实际天数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另外,科克派垂克用星期四的收盘价来代表每个星期的股价。
列维投资组合的第二个选股条件是相对利润增长率。一个公司报告出来的利润实际上不是一个客观的统计数字,公司的会计师们总有办法使公布出来的利润与公司实际的赢利能力不符合,税率的不同、资产折旧的多少和一次性特殊项目的花费都会对利润数字有影响。股票的价格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人会提出怀疑,但股票分析师们对公司公布的利润是否是实际的利润往往有所质疑。投资大众对公司现在报告出来的利润的可信度都不十分确定,更不要说对公司未来利润的预测了。然而投资者们还是对公司公布出来的利润数字非常关注,因为如果报告出来的利润数字与股票分析师们的预计有比较大的出入的话,股票的价格会因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是意外的惊喜,股价会立刻上涨,并将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是出乎意料的落差的话,股价会马上下降,并将保持一段时间的弱势。有学术研究报告指出,相对利润增长率的惊喜会对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股票的走势产生正面的作用。
为了避免季节性对利润的影响,列维选择了最近五个季度的利润数字来计算增长率。具体的方法是用第二个季度至第五个季度的利润总和除以第一个季度至第四个季度的利润总和得出一个比值,因为中间有三个季度是重叠的,所以就消除了季节性对利润增长率的影响。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说明利润是增长的,并且得出了实际的增长率;如果这个比值小于1,说明利润是下降的,并且得出了实际的下降率;如果连续四个季度亏损,就不计算利润增长率。最后把所有的股票按照各自的利润增长率排列起来,分在相应的百分比组群里面,99百分比组是利润增长率最快的股票群,0百分比组是利润增长率最慢或亏损的股票群,这样就使每个股票都可以与其他所有的股票做比较。
列维投资组合的第三个选股条件是相对股价/销售额比值。与一个公司公布的利润数字不同,公司的销售额一般来说是比较可信的,用股价除以销售额得出的比值是衡量股票相对价值的一个统计数字。比较高的股价/销售额比值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比较看好,愿意付出高价购买它的股票,但是假如有令投资者失望的情况出现,高价的股票会很敏感地立刻下降很多。比较低的股价/销售额比值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不太看好,因此只愿意付出比较低的价格去购买它的股票,如果公司在经营上出现了意外的惊喜,会对利润率有比较大的正面影响,股价也会相应地上涨。有些学术研究的结果证实,购买比较低的股价/销售额比值的股票未来的表现会很出色。因此,科克派垂克用每个股票本星期的价格除以最近四个季度的销售额得出一个股价/销售额比值,然后把所有的股票按照股价/销售额比值的高低排列起来,分在相应的百分比组群里面,99百分比组是股价/销售额比值最高的股票群,0百分比组是股价/销售额比值最低的股票群,这样就使每个股票都可以与其他所有的股票做比较。
综合以上这三个选股条件,列维投资组合的选股过程是,每个星期把所有的股票按照股票相对强度、相对利润增长率和相对股价/销售额比值排列起来,每个股票都被分配到一个百分比组里面去,然后挑选出股票相对强度和相对利润增长率都高于90百分比和相对股价/销售额比值低于30百分比的股票来,最后把资金平均分配给符合条件的股票进行购买。经过了一个星期,重复这个股票排队过程,排除掉那些股票相对强度低于30百分比、相对利润增长率低于50百分比的股票,用新挑选出来的符合条件的股票替补上去。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股票组合管理程序。用这个选股过程建成的投资组合在十七年半的时间里创造出了远高于股市指数平均值的收益率,有力地证明了动量投资方法的有效性。
1967年罗伯特·列维在《金融月刊》上发表的论文是第一次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对用股票相对强度选股的有效性做出的系统研究,这对当时金融学术界流行的“有效市场理论”和“股票价格是随机变化的假说”是个严重的挑战,金融学术界的反应是迅速发起反击,金融教授们开始千方百计地从列维的论文里挑刺,对他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杰森认为列维使用的数据样本太少,验算的时间也太短,因此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偏差;列维为了反驳这个批评,用更多的股票数据在更长的时间里又做了一次研究,得出的结果比原来的论文更能证明用股票相对强度选股的有效性。后来迈克尔,杰森自己出马,与另外一位同事合作,假定使用了与罗伯特·列维类似的计算方法,对过去40年的股票数据进行验算,不过在结果里减去了买卖的费用并相对于风险程度对结果做了进一步的调整,最后终于得到了想要得出的结论,即列维的方法在相对于风险程度做了调整之后比股市指数平均值的回报率低。但罗伯特·列维并不认为自已的方法是无效的,因此股票相对强度作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学术界里持续了很长时间。
直到1993年,两位学者杰加迪什和梯特曼又对股票相对强度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并在《金融月刊》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使用了从1965年至1989年长达25年的股票数据得出结论,如果购买过去3~12个月表现最好的股票组合将会在之后的3~12个月时间里继续保持出色的表现,平均每月的收益率大约超过股市指数平均值1%,平均每年的收益率超过股市指数平均,值12%,并且这种现象并不是来自于高相对强度股票组合所冒的风险程度比较高的缘故,而是与股票组合里每个公司的特定情况有关。他们还发现,高相对强度的股票组合超出股市指数平均值的幅度在一年之后就慢慢咸小了。杰加迪什和梯特曼的研究几乎毫无疑问地证实了根据股票相对强度进行投资的有效性,之后还有更多的学者证明相对强度在不同的资产类型和不同的国家都起到类似的作用,这些学术研究工作反驳了“有效市场假说”的论点,确定了动量投资方法在投资理论和实际操作中应有的一席之地。
把投票相对强度的投资方法从理论上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度的,因为在学术探讨中,验算相对强度的方法有三种,但每一种方法都不大适合于直接应用到构建实际的投资组合的过程中去。第一种方法是选择一定数量的高相对强度的股票,连续持有到一定的时间段,例如,选择50个相对强度最高的股票并连续持有12个月,12个月结束之后,卖掉所有50个股票,再重新买进新的50个相对强度最高的股票。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投资组合开始的时间比较敏感,比如在6月底开始与在12月底开始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另外一个缺点是股票的数量不够多,很难确定这种投资方法的稳健性。
为了增加样本股票的数量,有些学术研究把所有的股票按照相对强度分成十组甚至更少数量的组群,这样就可以使用好几百个股票进行验算。这种方法自然克服了股票数量过少的缺点,但却没有消除对投资组合开始的时间比较敏感的问题。当投资组合开始形成时,同时买进几百个相对强度高的股票,连续持有12个月,有的研究还在中间对股票组合进行重新的调整,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频繁买进卖出股票的次数,过多的交易费用不是基金经理们所愿意接受的。
第三种方法是用比较多数量的股票在不同的时间点形成多个投资组合,并连续持有一段特定的时间,这种方法既消除了对投资组合开始的时间比较敏感的问题,又限制了灭卖的频繁次数。例如,每个月形成一个相对强度高的股票组合,连续持有12个月,这样同时就有12个不同的投资组合,当第一个投资组合走完了12个月的持有期之时,另外一个新的投资组合又形成了,而其他11个没有走完12个月持有期的投资组合没有被触动,这个过程可以周而复始地连续进行。当然为了减少复杂程度,也可以用6个月的持有期形成6个投资组合。但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必须持有很大数量的股票,不可避免地需要做频繁的买卖,增加了实际交易的费用。
此外,有些学术报告在使用以上这三种方法的时候,计算的是最高相对强度股票组合减去最低相对强度股票组合的净收益率,这样的投资组合要求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头进最高相对强度的股票,同时做空最低相对强度的股票,形成对股市的上下波动不敏感的多空对冲的投资组合。这种做法在学术研究上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人能这么做,因为做空股票需要先从券商那里融券,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有些基金的规章里是只可以购买和持有股票,却不允许做空股票的。
为了测试股票相对强度的投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真实表现,多西·赖特资金管理公司的约翰·刘易斯把蒙特卡罗计算机随机模拟的统计方法应用到动量投资的研究中去,基本上克服了前面三种传统方法的缺点,真实地模拟了股票相对强度的投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过程和结果。比如一个基金经理可能只需要从100个相对强度很高的股票组里挑选出25或50个股票来形成他的投资组合,计算机就地从符合条件的100个股票里随机地抽出25个股票来形成所有可能的多个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开始形成的时间也是从一年当中随机选出来的第一天、第二天,如果其中某个股票不再符合最高相对强度的条件,这个股票就被另外一个符合条件的股票代替,这样的过程每天重复着,直到验算过程的结束,这个过程与一个基金经理在实际管理基金中的操作程序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在计算机随机抽选出来的多个投资组合中,有的表现好些,有的表现差些,结果的好坏都是由运气决定的,如果把所有投资组合在持续一段时间后的成绩都与股市指数平均值做比较,就可以估算出这个投资方法的有效性是多少。如果持续的时间只是一个季度或者一年,就并不能得出太可靠的结论,但如果连续测试的时间长达十四年,得出的结论就能够说明这个方法的稳健性。
如果所有的投资组合都超过了股市指数平均值的表现,就证明出色的成绩不是来自于由少数股票形成的投资组合的运气,而是由于动量投资方法的有效性,因为我们可以从100个高相对强度的股票里随机地选出25个形成一个投资组合,不管选出来的是什么,都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百分之百地超过股市指数平均值的表现。
约翰·刘易斯的大量验算的确得出了百分之百的成功结论,例如,他使用1995年至2009年的股票数据,从过去12个月股票相对强度最高的十分之一组里随机选出50个股票形成投资组合,如果任何一个股票的相对强度低于最高的四分之一组就被新的符合条件的股票替换,总共100次的测试结果显示,百分之百的投资组合都超过了标准普尔500股市指数总收益率81%的表现,最差的投资组合的总收益率是94.2%,最好的投资组合的总收益率是446.4%,全部投资组合平均的总收益率是227.1%。仔细考察投资组合在每一年里的表现,在有些年里,例如1998年、1999年和2005年,高相对强度股票组合的成绩非常出色,全部都超过了标准普尔500股市指数的收益率;在有几年里,例如2006年和2008年,高相对强度股票组合的成绩比较差,所有的组合都没有超过标准普尔500股市指数的收益率;在大多数的其他年头里,高相对强度股票组合有的超过了标准普尔500股市指数的收益率,有的没有超过标准普尔500股市指数的收益率。但是把时间延长到十四年之后,百分之百的高相对强度股票组合都超过了标准普尔500股市指数的收益率,这说明动量投资方法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才能显示出它的威力来,而追求短期回报率的人就可能很快放弃这种投资方法。另外的数据显示,动量投资是一种适用于中期时段的方法,太短如1个月、太长如三五年的时段就得不到相对强度投资组合百分之百超过股市指数的稳健度。
约翰·刘易斯的研究结果是非常有创新性的,他把蒙特卡罗计算机随机模拟的统计方法应用到动量投资的研究中去,不仅更加充分地证明了动量投资方法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的有效性,还为其他的研究者使用计算机随机模拟的统计方法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最重要的是给动量投资方法的实践者们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