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瓷器鉴别技巧
理财案例
随着中央台“鉴宝”栏目的播出,民间收藏也随之盛行,收藏一下子成了很多人投资发财的渠道,本案例中的孟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孟先生在古玩城里认识了吴先生。当时吴先生在古玩城里开有铺面,主要经营瓷器,自称是全广州收藏之最,有近30年的古董收藏经历和多年古玩经营经验,还是荔湾区收藏家协会会员,鉴赏能力颇高。
一来二往,两人熟悉了起来,因为孟先生是个新手,多次让吴先生帮着鉴别瓷器,遇到他“打眼(走眼)”的时候,吴先生还帮着他找卖主退货。期间,吴先生告诉孟先生,他摆在铺面上的东西一般都是低档货,新的多,老的少,家中才有真品和一些精品。
2005年6月份,在吴先生家里,他给孟先生重点推介了一樽青釉小胆瓶,介绍说是宋代的汝窑瓷器,有近900年的历史。据吴先生当时的介绍,这樽小胆瓶釉色像湖水一祥美丽,非常滋润,喇叭口微侈,是典型的宋代造型,而且这东西是出土的,绝对没有问题。为此,吴先生为小胆瓶开价80万元。
除了小胆瓶外,买先生还向孟先生推介了一樽青花海水绥带大瓶,说是明代的民窑””产品,是当时出口的瓷器,而且是窑藏出土的,吴先生为青花海水绥带大瓶开价200万元,吴先生还说,自己是下岗职工,为了收藏古玩精品,耗尽了家里的所有存款,最近小孩要出国留学,岳父母又生病,急需变现资金,这才愿意把这两件精品低价出售给朋友。
2005年8月19日,经过多次讨价还价之后,孟先生最终分别以6.5万元和1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汝窑”小胆瓶和“明代民窑”青花海水绥带大瓶,当时双方钱货两清.
2005年的8月下旬,孟先生邀请朋友到自家鉴赏。但朋友的观点让孟先生心凉了一大截:这两件瓷器全都是赝品,是现代仿制的!为此,孟先生再上网查询相关文章和对照相关的瓷器书籍,也对两件古玩产生了怀疑.
2005年8月25日,孟先生再次打电话给昊先生,提出两件古玩是现代仿品的质疑,但吴先生仍坚持青釉小胆瓶是宋代的,是出土的,绝对没问题。还劝孟先生不要相信别人的话,他们没有那个鉴赏水平,并提醒孟先生“你想它是,它就是”.
为了谨慎起见,2005 年12月20日,孟先生将两件“古董”委托給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结果,经过专家鉴定,两件“古董”均是现代仿品。2006年4月份,景德镇市价格认证中心也对两件仿品进行了价格认证,结果两件瓷器加起来仅仅1.18万元。
案例分析
近年来,收藏兴旺,造假更旺。可以说,全国的古玩市场、收藏品市场没有一家店敢说自己卖的是百分之百的真古董,也没有一家店绝对不售质品、仿制品。
现在文物的“真假难辨”,但同时收藏的乐趣也在这里,正所谓“名利场恶善不分考世人,古玩城真假难辨考买家。”要想规避风险,就要求收藏者不断地提高对文物的鉴赏能力,并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不能急功近利。案例中的孟先生就有点急功近利了,如果他头脑清醒一点就不会这样做。想一想,要价几百万的东西他以二十多万就能买到,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而实际上, 宋代汝窑现在世上仅存几十件,且绝大部分藏在故官博物馆和台北博物馆,民间非常罕见,每件汝窑瓷器现在市场价值超过上千万元。
古玩收藏大致是一种松散的、一对一的交易,因此买与卖都是私下交易,不是公开行为,因此没有“三包”。而且古玩行业技术复杂、古玩数量众多,如果要打假的话,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古玩市场基本要靠买卖双方的自律.
买古玩就是一种投资,是博彩,既然是投资和博彩就有风险,收藏者必须有这个心理准备。这与般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古玩收藏爱好者提高鉴别能力,多了解一些古玩的自身特性等。下面的理财建议为大家列出了我国历代瓷器的制造工艺特点以供参考。
理财建议
各个朝代生产的瓷器,从造型、颜色、花纹装饰到工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凡是一朝所烧制的瓷器的样式皆如一人所创, 颜色皆同一窑所烧, 款识皆如一人所书,图案装饰皆为同一风格。如拿出两个朝代的实物样品进行比较,即可看出各朝的风格和特点。
(1)三国、西普、南北朝青瓷
三国、西晋、南北朝青瓷施釉和胎质结合紧密。拿起来手感显得重,给人感觉厚重。
(2)隋唐五代白瓷
隋唐瓷特点是胎土细腻、洁白,胎土坚硬,釉润白色带一点乳白色。
(3)宋元时期瓷器
釉质细腻,颜色纯正,施釉较厚且几无釉泡。其中,汝窑釉料多凝于器物上部,其形状类似腊泪痕的堆胎。哥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密所产的瓷器)釉面有网状开片,俗称“金丝铁线”。
(4)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瓷器
明代瓷器特征是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庄重,釉质肥厚、滋润,大件器物底部多为不挂釉砂底。永乐、宣德瓷器的里子很规矩,俗称“净里”。
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口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到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末各朝,胎体接痕显露,民窑器物尤甚。
明代瓷器底足露胎处,多有火石红斑。到清代已逐渐消失,到民国时期瓷器底足大多挂釉,砂底的很少。
明代绘画题材,写意的多,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头部约占人体三分之一。面龙比较窄瘦,龙嘴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嘴龙”。
(5)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
康熙青花瓷器,绘画层次较多。康熙后期出现了郎容红561瓷器,口沿有“灯草口”。康熙五彩中黑彩上面有一层亮釉。
雍正时期,瓷器造型隽秀典雅,小巧玲珑,器型比例适度协调,有“曲线美”的特点。粉彩柔和而不艳,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雍正时珐琅彩(俗称古月轩),胎质细腻、洁白,彩色艳丽华美,层次清晰,类似西方油画的立体效果,表现极为生动形象。雍正时开始出现密变红釉,是由红和蓝交织在一起,多数是蓝多于红。
乾隆时期,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不及雍正时期的优美,但仍比嘉庆、道光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以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尚能恪守乾隆旧制外,余者各朝皆为依次递减,到民国时期就是每况愈下了。
乾隆时青花瓷器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蓝居多,色调沉着,纹饰清晰。古铜彩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来模仿古代青铜上红、绿、蓝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创新的,也是其成就之一。 乾隆时制瓷工艺水平极高,一般仿品都达不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乾隆时瓷器装饰图案,时代感较强,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风严谨、细腻。
[名词解释]
(1]汝窑:因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而得名。是宋代五大名密(汝窑、官密、哥窑、钧窑、定窑)之一。宋人评青瓷以汝密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密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
[2]民窑:民密即民间瓷密,相对于官廷(朝廷)兴办的官窑(御密) 而言,属非官方经营的,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瓷密,生产的瓷器都为满足国内外市场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陈设瓷,销售地区极为广泛。
[3]青瓷:中国传统瓷器分类(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的一种。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
[4]白瓷: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
[5]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6]郎窑红:清代康照后期景德镇官窑。康熙四十四年到五十一年( 1705一1712 年),因江西巡抚郎廷板在景德镇督造瓷器而得名。釉色以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绿最佳,宝石红有“郎窑红”之称,法国人称“牛血红”,在红釉中最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