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犯错误的问题。在概率统计的假设检验里,把错误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错误如果事件为真,而拒绝了它;第二类错误如果事件为假,而接受了它。
其中,第一类错误是把真的当假的了,所以也叫“拒真错误”;而第二类错误是把假的当真的了,所以也叫“纳伪错误”。
在实际的决策中,普遍存在这两类错误。举个例子,医院在审查新药通过时,有严格、宽松两种方案。不管采用严格方案还是宽松方案,都有可能会犯错误。采用严格方案时,可能会把好药当成不合格的药(拒真错误),而采取宽松方案时,可能会让不合格的药过关(纳伪错误)。
因此,不管医生采取严格方案还是宽松方案,都有可能犯错误。这时,医生会根据合格药可能带来的利益和不合格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的大小来决定采取哪种方案。比如说,如果不合格药带来的副作用非常大,甚至有生命危险,那么医生就会采取非常严格的方案。而如果不合格药带来的副作用比较小,那么就会采取宽松方案。
股市里犯的错误也可以分为这两类。
比如,对于一只股票,如果决定不买后却涨了,那么属于第一类错误。如果买进后却跌了,则属于第二类错误。如果卖了一只股票后它又涨了,犯了第一类错误,如果不卖继续持有后它却跌了,则犯了第二类错误。
还比如有两种决策方法,一种决策方法可能会漏掉许多大黑马,但是它选出的股票走得都还不错,基本上没有下跌的股票。另一种决策方法能选出收益好的股票,甚至市场上许多大黑马都会被这种决策方法选中,但是这种方法选出的股票也有好多跌得很厉害。
上述两种决策方法都有可能犯错误:第一种方法可能犯的错误是会漏掉许多黑马股,错过机会;而第二种决策方法可能犯的错误是会选出跌得很厉害的股票。
这两种错误是有区别的,前一种错误实际上是第一类错误,后一种错误实际上是第二类错误。
在股市里,第一类错误产生的后果要比第二类错误产生的后果影响小,因为第一类错误只是错过机会,仅仅是少赚,或者不赚,并不会带来亏损,而第二类错误则会带来亏损。所以形象地把第一种方法犯的错误叫做错过,第二种方法犯的错误叫做过错。
对于这两种错误来说,投资者当然应该是尽量避免第二类错误,少犯第一类错误,如果非要犯错的话,也是尽量犯第一类错误,而不要犯第二类错误,也就是:“宁可错过,不可过错。
更一般地说,“宁可错过,不可过错”实际上是在宁可放弃预期收益的情况下,规避了风险。
清晰地认识这两类错误还能够帮助投资者认识一些方法的“科学性”。比如时下有很多软件,经常用来宣传的口号就是:市场上涨得好的股票它都提示过。
这种宣传口号实际上是尽量规避第一类错误,但是没有提及是否规避了第二类错误。在股市里,规避第一类错误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严格来说,这种方法并不一定是科学的。要想做到市场上的好股票都推荐过并不难,比如,你每天将市场上所有股票都推荐一遍就可以,这样所有涨停的股票肯定你都推荐过。因此,投资者在做决策时,或者判断某一决策是否科学时,应该以其是否有效规避第二类错误,而不是第一类错误作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