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股,是投资者买卖股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选对了股票,投资者才有获利的机会。如果选错投资对象,那么再高明的投资者,也只能感叹“无力回天”。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没有一种自己信任而且习惯的选股方法。那么,即使选出了黑马股,也会因为缺乏自信心而过早斩仓出局,只能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一种好的选股方法,不仅能够告诉投资者应该买进什么股票,还能告诉投资者在何时以及何种价位买进股票。如果还能够提示投资者在什么情况下卖出股票,那就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到底要以怎样的思路来选股呢?股民选股的思路现状又是怎样的呢?记得几年前炒股票的时候,大家看走势图只有一样,那就是综合指数走势图。几乎所有投资者的买卖决策,当时都是建立在对综合指数走势的判断上。虽然我们买卖的并不是指数本身,但当时这种看指数炒股票的方法却是十分有效。 现在,如果仍然像以前那样只看指数来炒股票,就常常会落到“赚了指数赔了钱”的地步。事实上.当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时候,投资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很少有某只股票得到大众一致的关注。投资资金的分散导致个股齐涨齐跌的局面不再出现,而少数有题材有庄家的股票则由于投资资金相对集中而出现大的振荡,从而为炒作者带来许多机会。
选股看股性
股性也就是股票的个性,市场上通常用一定时期内一只股票股价的波动特性来衡量该股股性是否活跃。一般来说,股性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分红派息方式、股本结构、题材是否丰富、二级市场供求程度以及地域特性等方面的因素。
1)从企业的经营状况看,可分为强势股和弱势股。所谓强势股,即气势超过一般的股票。在一段时期经营业绩优良的个股必然是强势股。当大势处于跌势时,强势股往往跌幅甚微,甚至持稳不坠;当大势处于盘整阶段时,强势股能保持坚挺;当大盘处于升势时,强势股上涨冲击力总是最强的,而弱势股则恰恰相反。可见,选股要选强势股。
2)从分红派息方式看,如果一个公司既有较强的股本扩张能力,盈利又能跟上股本扩张的速度,则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股价波动的利润,而且能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一般来说,从资本公积、税后利润等财务指标能判断股票的配送潜力。但每个公司在分红派息上有不同的方式:有些公司虽有盈利,却吝于派息,或派息但不愿送红股;有些公司虽少盈利,却大肆分红,分光吃光;有些公司比较稳健,分红派息适中,以保证公司长期的成长性。因此,分红派息特性对一个公司股价的影响非常重要。我们在选股时,要分析公司分红派息的特性。
3)从股本结构看,流通盘的大小对股性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来说,小盘股有利于主力庄家控盘,筹码收集时间也相对短一些。在多头市场下,小盘绩优股尤其受到主力青睐,在这种情况下,主力进出也比较容易。而对于大盘股来说,如果业绩不佳,长期无主力资金光顾,则可能造成股性呆滞,即使偶尔有较好的表现,也不过是主力调控大盘指数的工具,不宜做中长期投资。
在股市中,上市公司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川股、湘股、京股等都是股市中投资者熟悉的地域概念。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股票股性一般也比较活跃。有些股票经常在跌市中最先见底,升市中最先见顶;有些股票则仅在大盘涨升末段稍有表现,这就是股票的股性。我们如果能够捉摸到每一种股票的不同特征,那么,在选股中获胜的把握就会高一些。
当然,一只股票的股性并非一成不变的。一只股性很活的股票,有可能因为主力重仓持有而长期居高不下,股性因主力无法出局而变得呆滞,对于这类股票,投资者应敬而远之。
如何从纷杂的表象中去掌握事物的本质呢?有没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标准或法则能够普遍适用于选股呢?
在此简要介绍一下选股的“等边三角形法则”——估值、成长与护城河(如下图所示),并结合具体的公司分析案例来进行阐述。
估值:长期投资的基础
任何不谈估值的投资都是耍流氓。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中提到:“买好的不如买得好。”再优秀的公司,如果买入成本过高,也难免要忍受长时间的去泡沫过程。以A股市场上的招商银行为例:
如下图所示,从2007年到2016年这段时间里,招商银行的净利润水平始终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从152.43亿增长到620.81亿,公司年化净利润增长率为16.88%,经营业绩非常优秀。但如果在2007年买入招商银行的话,当时公司股价为21.70元(2007年收盘价),截止到2016年公司收盘价为17.60元,长期投资招商银行的投资者不仅没有得到任何收益,反而仍然处于被套的尴尬局面。解释这种股价和业绩长期背离的秘密在于公司的估值。
如下图所示,2007年招商银行市盈率达到20.86倍(以当年收盘价除以当年每股收益),此后市盈率长期处于10倍以下,甚至出现过4倍左右的极端估值。2005-2007年的牛市热潮将招商银行的估值抬得过高,以至于后来漫长的降估值过程抵消了公司盈利的增长,表现在股价上仍然没有超越2007年的高点。可见公司估值的高低对中长期投资而言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有人说是不是绩优股只要看3个指标,即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如果这3个指标都好的话,那就是绩优股,反之就是假绩优股。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实际上,作为一个绩优股,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都要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光具备这几点还不能把它看成真正的绩优股。为何这样说呢?因为这里需要判断一下,这个上市公司的利润高、净资产收益率高、每股收益高,究竟是靠自己本事做出来的,还是靠别人恩施、靠外快收入获得的呢?若是前者,我们承认这个上市公司已具备了绩优股素质,只要股价处于相对低位,那它就是一个很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投资者对它就可采取逢低吸纳,长线持有的策略;若是后者,那只能说它是冒牌的绩优股,看准时机炒一把是可以的,但如果把它当做绩优股看待,长期投资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因此,一个上市公司光有利润还不行,还要看这个利润是怎么来的?无庸讳言,很多上市公司利润的取得并不光彩,这些利润不是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而是来源于非正常性收入,来源于别人的恩赐。对此,市场曾有很多非议,但囿于中国股市的现状,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存在更多的只能表示一种无奈。上市公司那部分不光彩的利润获得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补贴收入、转让收入,已成为一些上市公司利润同比增长的主要方式。由于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地方或系统内的优秀企业,它起到了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对外融资的窗口作用,因而成为地方政府和行业领导眼里的重中之重,保持公司良好形象已成了责无旁贷的任务。所以从公司的报表来看,有的上市公司每个会计年度中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的利润来自政府补贴或退税。
第二,资产置换的不等价交易,已成为某些上市公司把“利润”做大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以,一个上市公司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把主营业务做大,这样获得的利润才是真正的利润,而那些靠外界支援、靠捞外快获得的利润是最不可靠的。它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今年有了明年不一定再有。投资者千万不要把这些纯属偶然获得的利润当做上市公司的正常收入,并以此作为评价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根据来选择股票,这样去认识问题和进行股票操作的话,那十有八九要出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