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讨论人的心理特性与行情和技术分析的关系。
行情和心理各自具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所谓微观层面,譬如说就是参与市场的人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和紧迫感等,它们将影响对行情的预测和进行交易时的行动。所谓宏观层面,譬如说就是被人们所熟悉的阿费德奥恩的外汇心理说,凯恩斯的选美投票推定法等。
在进入具体而详细的话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想法。在市场上做决策时,需要解决“响应”和“集体思考"的问题。
响应就是赞同大家的理解,使自己的行动迎合他人的行动,大家都买所以我就买。这样做不一定是错的,自己不知道而有人知道,跟着仿效也是一种做法。这可以被认为是趋势跟踪这种行为模式与图表的自我实现。但是,这种情况一旦高涨起来,就容易陷入集体思考之中,集体思考的危险在于谁都不去认真思考。对此,若按譬如RSI等波动系技术分析方法来看,就会出现超买、超卖的现象。
田中先生在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曾担任货币、债券、外汇的交易员,现在瑞士第一波士顿银行的全球外汇部任战略家。由于他在这个领域开创了他独特的理论而被人们所熟知,并著书有《市场为什么错》。
我也是由于进入这个领域,才有机会与田中先生相识,并在长期的交往中,从他那里获得了许多感受。我相信,各位读者也能从田中先生那里学到对待市场的观点,并对市场哲学加深和提高理解。
本章将从行为科学(即心理学)的观点去思考市场波动的机制与技术分析的作用。
技术分析是经验的模型
技术分析是经验模型。在这个世界上,由于人们所观察的事物(如股价、外汇比价等)非常复杂,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通常都不够明确。尽管如此,按时间的顺序将价格进行排列时也会发现某种固定的模式。譬如,价格在数日内上涨、数日内下跌的情形不断重复时,就会判断这种模式今后也许还会持续,于是想去赌一下。这种做法就属于经验模式。与此相对立的则是基于因果关系而构筑的合乎理性的模型,它是将原因和结果按照一定的逻辑有系统地做成的。
经验模型没什么因果关系的根据,即便没有预测准确,也没什么理由可辩解。因此,一般作为经验模型而使用的技术分析的逻辑是进行辩论的根据,将行情波动的某些部分附予因果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