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型是一项痛苦的工作,相信大多数程序化模型编写者都深有体会。我们针对某类股票或者某个品种,把模型编写出来回测发现还挺牛逼的,于是两眼放光,像找到了免费提款机一样。结果拿这个“牛逼”的模型来回测其他品种或者其他类型的股票,结果却傻眼了,一盘冷水泼了下来。
我们编写的大部分模型的通用性都不是很好,有的只适合趋势类的行情,在震荡市场上,两边挨耳光;而有的主打震荡的模型,在遇到趋势的时候也是亏的找不着北!每天都在挣扎徘徊中自虐,每天也在辗转反侧中失眠!或许这是程序化模型编写者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起码是我经常会碰到的事情。
那既然模型都没有很好的通用性,还存在所谓短线的模型吗?这又有点“圣怀”的意思了。其实正是由于没有找到,所以我们才会乐此不疲的找虐。以我个人编写经历来看,要做日内,或者短线,或者T,只有一个非常反人性的办法,那就是逆势。
不要小看这个词语,我相信起码6成以上的人是没有这个心里素质的。我们举个例子,拿boll指标来说,如果你写个程序或者做个模型,原理是依据boll信号进行交易。首先来分析一下,boll指标有3个参数,对应3跟线。中间那根线叫均线,一般软件默认是20日收盘价均线,上方一条叫上轨,下边一条叫下轨,这两条线是根据中间均线加减2倍标准差计算出来的,所以这个参数就是(20,2,2)。
它是用来捕捉大趋势突破时的传统技术指标,boll可以过滤掉股价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波动的信号,一旦趋势形成往往会冲破boll线的上轨,或者下轨,这意味这趋势的形成以及有可能会延续,这时候boll会发出买入信号。这是一般大多数人的用法。
但是,我刚才也说了,只是在“一般性况下”当大趋势真的来临时才有效。但是更多的时候股价或者期价是往往是无序的波动。这样当股价突破boll的上轨,发出买入信号,随后股价却跌破中轨20日均线了。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它止损了,而且在实盘中你会发现这样情况出现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一般情况”。
所以,有很多人把boll反向使用,比如,当股价突破boll线的上轨,卖出,或者开空;当股价跌破boll下轨,买入,或者开多。这样反向操作,再配合RSI和长期均线,其实效果也蛮好的。而且你要短线操作只能如此,别的顺势方法,短线用程序化都很难赚到钱(高频交易除外)。
但我实盘还没有使用,可能我的技术还不够好,编写不出牛逼的模型,抑或是我的方法还不行,反正在程序化的道路上,笔者依然“快乐的”在自虐和被虐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