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很久了,各种方法都尝试过,趋势投资,长期持有,价值投资,成长股投资,但最后还是选择了量化投资。今年来一直在开发自己的量化模型,有一些心得,分享出来。我对量化的定义就是,定量的系统化的方法,第一是定量,第二是系统化,第三是要有大量的数据检测。每个人成功的交易者,都有自己系统化的方法,只是从选择标的到最后的执行可能是人工的。主动投资,深度发掘个股,是在信息深度方面进行拓展。而量化借助了机器的计算能力,利用海量数据,在信息广度方面进行充分拓展,另外从统计意义上在信息深度方面进行挖掘,远远提升了投资决策的效率。
关于使用历史数据检测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根据历史数据作出决策是典型的归纳法,不是演绎法。我的观点是:第一,广义来说,任何已知数据都是历史数据,无论是基本面数据还是博弈数据,现实社会中存在商业惯性,金融市场中存在博弈惯性,这种惯性的存在是根据历史数据作出判断的基础。如果历史数据完全无效的话,那我们也不用做投资了。第二,理想的演绎法是指我们知道系统的分布,比如物理定律是确定的,很多物理现象是可以推导出来的。但金融市场是一个多因子非线性的市场,长周期之内我们大概知道是那些因素在起作用,而短周期之内价格的运动是混沌的,连分布函数都不能精确的知道,只能去拟合,拟合的参数呢?是用回归的方法得出来的,还是归纳法。第三,造成这种短期混沌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市场是一个动态博弈的市场,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观测和博弈策略会反过来影响市场,同时会导致特定状态下概率分布的偏移。总会有人用掷骰子来形容金融市场,这是不恰当的。理想的硬币是两面都是50%的概率向上,但现实中掷硬币,如连续多次掷出同一面,我有理由怀疑硬币是两面不是50%的概率向上。这其实就是贝叶斯学派的认知方法,假设一个先验概率,通过数据检测,如果得到一个小的P值,就有理由怀疑先验概率不正确,再进行修正,再检测。
量化投资,大概有这几种模式:套利、市场中性、动量反转等。我目前主要做两部分,一是传统的多因子轮动,也就是选股,二是系统性风险的控制,或者叫仓位控制。
先说选股,单个因子都不是太稳定,多因子会好很多。常用的因子包括:估值,成长性,动量反转,质量等。做多因子模型要对因子有深入理解,一定要想清楚,你挣的是哪一部分的钱。比如相对估值,P/E,P/B,E和B是每个季度更新一次,而P是每个交易日都在变动。所以做短期轮动,你挣的是P的钱,而不是E或者B的钱。再比如,市值因子,法玛三因子之一,在A股非常有效。有各种解释,比如流动性补偿,成长性预期,风险补偿等等。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人提到:如果股份数不变,市值本身直接就是价格P的反映,市值轮动隐含了反转因子。A股由于制度的原因,存在壳价值底线,接近这个价值底线会产生强烈的反转效应。即使将来壳价值底线消失了,还可以用其他的标准进行筛选,比如价值和成长性。只要反转效应有效,市值因子就会有效。做因子分析,要做一些特殊的处理。一是要根据市值做分层处理,市值规模不一样,因子表现也不一样;二是要注意行业,风格不同的话,因子特征也不同,需要做一些中性化的处理。
下面说一下风险控制。在A股市场,因为波动率大,如果满仓长期持股的话,大概率在某个阶段会遭遇净值腰斩的情况,我自己就曾经遭遇过这种情况,所以一直在研究如何控制系统性风险。对于多头,我们喜欢上行波动,需要控制下行波动,但涨跌同源,控制了下行风险的同时,也会损失上行收益。我测试过不少模型和算法,发现最有效的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方法还是传统的动量趋势类方法,它的理论基础其实就是过滤法则。过滤法则是检测有效市场的标准,当没有重大信息进入市场时,价格会在一定区间内随机游走,一旦出现新的重大信息,价格会向某个方向突破,构建新的区间,这时会形成高概率的交易机会。弱有效市场,这个过程会慢一些,半强有效市场,会比较快。例如美国市场的统计,创历史新高的股票大概有65%的概率会再创新高,创新低一样。只要过滤法则存在,趋势动量的方法就会有效,它也是能有效控制尾部风险的方法。长期资本公司的崩溃,就是因为没有处理极端尾部风险的措施,俄罗斯债券违约,造成头寸价格偏离度远远大于模型给出的期望值,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而LTCM又使用了高杠杆,崩溃是难免的。动量和反转,各有各的优缺点,美国市场存在长期动量效应,而A股市场,则存在明显的短期反转效应,说明A股市场短期过度反应的程度更高。
不存在一种方法在任何时段都有效,任何一种长期有效的方法,都会出现阶段性无效的现象,而这种阶段性无效是长期有效的保障。价值投资也好,成长股投资也好,动量反转也好,各有各的优缺点。投资方法的有效性还跟资金规模直接相关,如巴菲特一样千亿美金以上的规模,大概只能用价值投资这种方法了。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采用高频短线的方式,一直把规模控制在几十亿美金的水平,规模再扩大收益率会下降。他曾经做过一个产品,想把规模提升到五百亿美金的水平,但没有成功。动量这种方式对小资金比较有效,缺点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可以在选股模型中加入反转因子来对冲这种成本。
最后,说一下实盘的体会,和主动投资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以前会每天看盘,交易会导致肾上腺素飚升,现在感觉投资就像开车,红灯停、绿灯行,一切都是按规则来操作。评价一个交易系统不要只盯着胜率,还要看盈亏比,总而言之就是要看整体期望值。早期投资胜率很低,能到10%就是极高的水平了。很多交易高手,胜率也不高,也就30%~40%的水平,但却能持续稳定地盈利。既然选择了量化投资,就要充分相信统计数据,可以有必要的人工干预,但不要搀杂太多的主观因素。实盘组合要足够分散化,按照模型操作,长期来看,都会收敛到模型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