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人生非赌博,学门理论,算算未来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在1814年所说的那样:
“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大多都只是概率问题。”
“黑天鹅”是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是大概率而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学习概率,更多的是预测和抓住未来。概率大还是小,对我们来说,就变得至关重要。
只要涉及选择和决策,就一定会用到概率思维,但绝大多数士对概率却是一知半解。南京大学教授刘嘉的一本书《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为普通人打开了概率智慧大门。
概率思维可以避免的几个错误思维:
从翻开书的第一章,就扫到了平时我们的几个错误思维盲区,来玩个游戏吧:
假如和朋友一起玩抛硬币猜反面游戏,前10次都是正面朝上,那么第11次你会猜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大多数人这时候心理波动比较大,隐隐感觉出点异样,但又说不出什么,就会出现三种心态:
1、赌徒谬论
前10次都是正面,冥冥之中一定有什么关联性,所以第11次出现反面的机会比较大。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合逻辑的推理方式。
概率论指出随机事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具备独立性。不管前面几次结果如何,下一次的正面概率都是50%。
2、热手谬论
前10次都是正面,冥冥之中一定有什么关联性,所以第11次肯定也是正面。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犯的错误,盲目跟风,没有理论依据的成为乌合之众。
3、补偿思维
前10次都是正面,下一次很可能就是反面,因为这样才能补偿不均衡的状况。要不然如何保证最终正面朝上的频率还是50%呢?
这种思维看起来很合理,但事实上是错误的。为什么呢?
整体不需要通过补充来对局部产生作用,而是有大数定律来稳定整体。
概率思维中的重要条件
1、大数定律
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大数定律。通俗地说,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
数据量足够大,局部频率才会接近整体频率,才等于真实概率。
回到扔硬币游戏,10次全部是正面朝上,正面朝上的频率是100%,但不等于概率100%,因为整体数据太小。
假如扔硬币的游戏,扔了100次全部是正面,我们也不用纠结概率问题了,一定是硬币被人动了手脚。
如果研究概率,需要知道整体数据越多,异常数据额的影响就越小,直到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大数定律。
数据定律有个限制条件:只有在数据无限的情况下,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才等于它的概率。
这样如果只玩10次扔硬币,那么正反面朝上各50%的概率就不存在了,但是如果问下一次正反面朝上的概率,依旧是50%。
2、数学期望
抛硬币我们无法预测下一次是正面还是反面,买彩票从结果来看,也是要么中,要么不中两种结果,但是对于不同的人,其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拿出每月工资的一半买彩票,和拿出每月收入的10分之一买彩票,能不能中奖暂且不说,从长期购买的角度考虑,肯定是每月工资拿出一半的人不值得这样做,因此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数学期望值就会低,甚至会负数。
而另一个人的数学期望值就很高,就值得去购买。
衡量一件事的长期价值,判断一个件事值不值得做,可参考数学期望值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