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市分析]再读巴菲特:长期持股为何这么难?
随着股市回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股票投资。在寻求投资建议时,被推荐最多的策略大概就是“长期持股”。
挑一些股票,打开K线图,往前追溯十年,涨幅十倍的并不少见。每当这些案例被抛出,投资者往往心潮澎湃,激动于长期持股的神奇和收益翻倍的容易。但实际上,真正做到长期持股的非常少见,炒股致富的更是少之又少。
这么好的投资策略,为何不易做到呢?
价值创造的源泉
首先要从价值创造的源泉说起
股票投资有两大流派:技术投资和价值投资。前者研究K线走势揭示的规律,从图形波动中获利;后者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从企业盈利中获利。
在技术投资者看来,时间本身并不重要,只是图形展开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们不排斥也不推崇长期持有,一切以图形走势为准。技术投资者也强调耐心,但只是耐心等待K线给出的买卖信号,与时间长短无关。
在价值投资者看来,企业价值创造是渐进的、更多是线性增长的,只有长期持股,才能充分享受价值增长。所以,价值投资者强调的耐心,主要是长期持有的耐心,是对时间和复利效应的信仰。
1977年,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发表文章《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文中他提到了股票投资的价值来源,
“让我们思考一下企业的本质:它们并不是交易所中的那些抽象的代码,而是具有生产性的企业。我们假设企业的股东是以企业账面净资产的价值获得了企业所有权。因此,他们自己的回报率也应该是在12%左右。又因回报是持续性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将其看作股票息票。”
经过测算,巴菲特发现财富500强企业1955年以来(截至1977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2%左右波动,假定以1倍PB买入,意味着价值投资者买入股票后的年均收益在12%(不考虑估值波动,把买卖股票等同于投资企业)。在这个基础上,巴菲特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买入股票就相当于获得了拥有固定收益的“有价证券”,长期持有的年化收益在12%左右,跟购买债券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把股票投资等同于固定收益投资,时间就成为价值创造的来源,长期持有也就成为最重要、最有效的投资策略。
就A股市场看,2005-2019年间,沪深300成分股票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也就是说,假定投资者以平均1倍PB买入沪深300指数,长期持有后的年均投资回报为14%。
当前,沪深300指数市净率约在1.7倍左右,估值处于合理水平,长期持有仍能获得不错的回报(假定持有15年,期间平均ROE为14%,以1.7倍PB买入,平均收益率仍在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