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在其投资决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大量认知和行为偏差。通俗地讲就是智力正常、教育良好的聪明人却经常做傻事。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对投资者的非理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股市只是.个可以观察是否有人出钱去做某件蠢事的參照。当我们投资股票时,我们同时也投资于商业。”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9月16日的股东特别会议上说:“我们希望股票市场上傻子越多越好。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最终也表明了巴菲特是正确的,投资者在投资中经常会犯下非理性的愚蠢错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表明,亏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经常出现行为认知偏差的人。现实中的投资者并非像有效市场理论中假设的那样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投资者。由于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在其投资决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大量认知和行为偏差。通俗地讲就是智力正常、教育良好的聪明人却经常做傻事。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证券市场投资者中的常见愚蠢错误有以下几种:
(1) 过度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几乎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心理特征之一。在投资行为中,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外部环境在其中的作用。研究还表明,各领域内的专家往往比普通人更趋向于过度自信,金融专业人士(证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也是如此。过度自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心理学基础,证券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使投资者无法做出适当的权衡,非常容易出现行为认知偏差。过度自信是行为金融学中研究最多的认知偏差,市场上很多非理性行为都是由投资者过度自信造成的,最典型的投资者行为是过度交易,推高成交量,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从而对投资者的财富造成损失。
(2)自归因
自归因指的是人们总是将过去的成果归功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索的心理特性。投资者将投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投资失收则归咎于外部因素的不利。这样,投资者的自信心将随者公开信息与自有信息的一致而不断加强;但一旦公开信息与自有信息相反时,其自信心将不等量地削弱。
(3)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个概念被金融学家借用来描述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指投资者趋向于忽略自己有价值的私有信息,而跟从市场中大多数人的决策方式。从众行为表现为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
(4)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最近的公司信息赋予过多的权重,导致对近期趋势的推断过度偏离长期平均值。投资者过于重视新出现的信息,而忽略长期的历史信息,而后者更具有长期趋势的代表意义。因此,投资者经常在坏消息下过度悲观而导致证券价格下跌过度,在好消息下经常过度乐观而导致证券价格上升过度。
根据过度反应的内涵,不难看出,在过度反应现象下,市场上会出现以下两种等价现象:
①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将会伴随随后的价格反方向运动,即超涨的股票在修正中补跌,而同时超跌的股票则会补涨;
②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幅度越大,在以后的反向修正中其调整幅度也越大。
这两点已被许多实证结果所发现,同时也是验证过度反应是否存在的依据。
反应不足则是指投资者对新的信息不足,尤其是证券分析师等专业投资者,他们往往对曾经处于困境的公同抱有成见,不能根据公同最近出现的增长而对原来的盈利预期进行足够的修正,导致低估其价值,而错过大好投资机会。
这两种现象的存在对市场有效性理论提出了挑战,因为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市场中专业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现象获取超额利润,却并不承担额外风险。
(5)损失厌恶
损失厌惠是指面对同样数量的盈利和损失时,损失却比盈利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情绪影响。研究发现同等数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等数量的盈利的正效用的2.5倍。
损失厌恶导致投资者放弃一项资产的厌恶程度大于得到项资产的喜悦程度,使决策者更愿意维持现状而不愿意放弃现状下的资产,在投资中表现为买价与卖价的不合理价差。损失厌恶还会导致投资者过于强调短期的投资亏损,而不愿长期持有股票,更愿意投向稳定的债券,使其错失长期的巨大盈利机会。
(6)选择性偏差
选择性偏差是指这样一种认知倾向:人们喜欢把事物分为典型的几个类别,然后,在对事件进行概率估计时,过分强调这种典型类别的重要性,而不顾有关其他潜在可能性的证据。选择性偏差的后果势必使人们倾向于在实际上是随机的数据序列中“洞察到”某种模式,从而造成系统性的预测偏差。大多数投资人坚信“好公司”就是“好股票”,这就是一种选择性偏差。这种认知偏差的产生是由于投资者误把“好公司”的股票混同于“好股票”。其实好公同的股票价格过高时就成了“坏股票”,坏公同的股票价格过低也就成了“好股票”。
当然,在资本市场上,这些现象很少单独出现,而是紧密地联系交织在- .起。认知偏差出现的原因,在于人脑的本质功能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进行统计计算,大脑处理视觉形象远胜于处理数字逻辑。在许多情况下,认知偏差是我们用以简化日常生活的必要方法,因此,可以说,认知偏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认识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证券投资中决策过程的一部分。
投资者要想战胜市场,首先要认识到自已可能经常会犯的愚蠢错误,并尽可能保持理性,避免出现这些错误,尽可能减少行为认知偏差导致的愚蠢投资决策,才能战胜市场。
格雷厄姆认为,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实际上“与市场博弈”就等于与自己博弈,因为每个交易者与其他交易者共同形成了市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个独立的参与市场投机的一般或典型的投资者都不可能比公众更加成功。
格雷厄姆认为,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个性稳定的人,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即使投资者具有数学、财务、会计方面的高超能力,如果他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仍难以从投资行动中获益。巴菲特将格雷厄姆的精华总结为:“合适的性格与合适的才智相结合,才会产生理性的投资行为。
巴菲特指出:“一个投资者必须既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同时又必须具备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在市场中肆虐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的能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我与市场情绪保持隔绝的努力中,我发现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的故事牢记在心非常有用。”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人》第四版的前言中写道:“如果你遵从格雷厄姆所倡导的行为与商业原则,你的投资将不会出现拙劣的结果(这是一项远超过你想象范围的成就),你的杰出绩效将取决于运用在投资的努力与智力,我们选购公司的时候,应该选那些即使是使瓜也能够管理的公司,因为,“迟早某个便瓜准会属上去主管达家公同的。”以及在你的投资生涯中股票市场所展现的愚奮程度。市场的表现越是愚蠢,善于捕捉机会的投资者胜率就越大。如果遵循格雷厄姆的话去做,你就能够从别人的愚蠢行为中获益,否则你自己也会干出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