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急于偿还政府资金带给中国什么启示
对问题公司注入资金或购买其资产,美政府通过国有化之路熔解金融危机的蔓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对政府的“一厢情愿”,摩根士丹利等公司开始抵制。
2009年6月,摩根士丹利提交了偿还资金的申请,要求归还从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获得的100亿美元政府资金。高盛、花旗、美国银行等也试图通过发行新股或发债等方式筹资还债。AIG更是不惜“砸锅卖铁”,出售在日本的总部大楼来还债。
“政府的过多干预搅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规则。但现在随着政府(对银行)的介入,老的规则已经不存在了。”针对在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国有化教市措施,华尔街知名金融分析师惠特尼这样评价。
而事实上,惠特尼的这种担心也正是被救助的美国金融机构的忧虑。市场经济中政府通常扮演的是“守夜人”角色,市场经济是西方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促进效率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国有化意味着对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理念的巨大冲击。正是基于对规则的担心,在半年前还向政府伸手借钱的金融机构,情况稍好些就纷纷偿还政府的救援资金,急于了结与美政府的“瓜葛”。
毋庸置疑,自凯恩斯主义诞生以来,运用“有形之手”干预经济.阻止经济严重衰退,是符合市场要求的。因为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没有一个严格而有效的政府监管,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政府监管必须有机统一。
政府必要的干预是正确的,但是不能以政府干预为主。干预过多,自然适得其反,对市场经济规则的破坏也可能会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
摩根士丹利等美金融公司对市场经济的维护,对自我独立经营权的维护对中国亦有借鉴。
对于中国而言,至少两种倾向值得反思。
其一,某些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父爱主义”仍然较重。岁末年初,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同保壳大戏都会按时集中上演,蜂拥而来的重组、减债公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扭亏保壳。而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更是成为相关公司缓解经营困难、维持盈利的另一种重要渠道。进2009年,政府财政补贴更是有增无减。笔者认为,这些公司及所在的地方政府,应该对摩根士丹利提前还债的行为反思一下。
其二,对于呼声较高的高管限薪,亦应该反思。不可否认,在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中,存在某些企业借市场“缝隙”提高薪酬的,对于某些企业异乎寻常,高管年平均工资超百万的,我们的确应该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加以痛击。但希望对高管严加限薪的“仇富心理”,也是应该警惕的。笔者认为,作为高管,为企业的发展承担了比普通员工更多的责任,理应获得相对的高薪,对其过度限薪,必然违背市场经济的激励规则,对经济的发展反而会起到阻碍。财政部于2009年4月发出的通知明确要求,“国有金融机构2008年度高管薪酬按不高于2007年度薪酬的90%确定”,这被解读为“高管限薪令”,赢得坊间的广泛支持,可谓“拿捏”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