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考虑1960年之后(韩国经济基础面(fundamentals))持续的令人惊异的高速增长、高水平的储蓄及投资率、两位数的出口增长以及政府财政保持盈利等,很难想象1997年末韩国会发生外汇危机。但是由于此前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孕育的结构性弱点与世界资本移动的迅速扩散等因素的结合,韩国也遭受了东南亚外汇危机激流的冲击。
第一,企业的负债增加和收益率下降现象加重。1960年之后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吸引外资来实行轻T业为主的韩国经济是被称为亚洲奇迹的一个成功的经济开发模式。这种过程中凭借政府援助高速发展的韩国的大企业一所谓的财在80年代之后开始将业务转向资本集约型领域,在这个高速化、多边化过程中,这些财团从国内外借入了大规模的投资资金。这种大规模借贷导致韩国企业的财务结构恶化,即企业的负债率上升、收益率大幅减少。
1994-1997年韩国 的企业投资保持了较GDP增速25%的增长水平,尤其是汽车和通信设备产业的增幅墁高。这些高额的投资资金主要是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来筹措的。在制造业中外部借款较总资产的比重从1994年的46%提高到1997年的57%;企业的负债较自有资本的比重从外汇危机发生过年前的约300提高到996年末的400%,尤其是前30大财团的该比重平均达到519%。
随着外部借贷比重的提高,制造业部iJ的利息费用较销售额的比率从1995年的5.8%上升到1997年的7%,这与1996年开始的半导体价格下跌等交易①这种高负债率是政府对财团企业和金融机构隐含的支付担保造成的。并且可以引发大企业的经营条件的恶化一起成为影响企业财务的E要因素。企业的经常利润减少和融资费用的上升,导致企业净利润1997年发生 亏损。1997年 企业的破产率也同时上升,破产企业数较196年增加50%.尤其是197年初开始前30位财团中韩宝CHanbo)、真露(Jinro)、大农(Dainong),起业(Kia) 等8家财团连续破产,致使国家信誉度大幅下降。
第二,银行财务结构脆弱。韩国企业的财务结构脆弱性直接转移到了银行部门。银行的总贷款中不良贷款比率从1996年$%提高到1997年的6%。银行无收益信贷比率的快速增长连同韩国不透明的企业经营结构和脆弱的金融系统,与东南业外汇危机相融合之后,对银行经营和信誉度造成了致命的影响。
由此,国际上对银行的透明度也开始产生怀疑。怀疑银行的财务报表未能充分地反 企业牧益率的下降及信货健全性的恶化情况。特别是银行放松的信贷分类标准和会计准则、不全面的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和不充分地坏账准备金计提对韩国的银行健全性的对外信誉度造成较大损害。
第三,短期对外债务大幅增加。银行和企业的国外借款在1939 -1996年间增长了近2倍左右,1996年术达到1 126亿美元。按照世界银行(WB)标准”,当时韩国的外债总规模本身虽然不处于高水平,但是短期外债为占总外债53%的595亿美元,所以外债的到期结构成为了问题。
如此短的时间内外债剧增的原因是:首先,企业为了扩大产能,增加了融资规模; 1994-1996年间共24家短期投资金融公司(short-lerminvestment finance company) 转型为综合金融公同,办理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数最也剧增,并且其借贷了大量短期外债。同时在90年代开始的韩元被高估的背景下,民间持续借贷外资,并目在政府的隐含扣保下,金融机构的借贷规模超过其偿还能力。
第四,金融监管非常脆弱。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国外借贷继续增加,但是韩国国内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非常不足。尤其是新开外汇业务的综合金融公司从国外大规模借入的短期资金,并将其借贷给长期市场,从而造成了货币及期限错配(currency_ & maturity mismatch)风险。 尽管如此,金融监管当局对这些公司的健全性监管非常宽松。特别是对综合金融公司甚至没有实行与如资本充足率等基本信贷健全性有关的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