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读财报:从《未来简史》说起:过程即是奖励
昨天【小北价投圈】的【每月一书】分享的是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内容来自一位老大哥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我原来也看过,但是笔记不如老大哥写得好,所以就拿过来借花献佛了。
简而言之,《未来简史》说的就是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者分别从生物、宗教、科技、伦理等方面,以终极的角度阐述了人类的历史演进的可能性,这种终极性贯穿于在整个生命的长度。
所有生物其实就是一套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既然生物是一种算法,只要改变输入和刺激信号,就可以改变人的自由意志,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与意识正在脱钩;所以当无意识的人工智能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一旦与生物技术良好的结合,很可能比我们自己更加了解我们自己。
如果机器人会比人类更了解人类,那么人类继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觉知自己,并享受过程。简单来说,吃饭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吃饭,走路的时候知道自己在走路。这可不是废话。举例来说,你还记得今天早上吃的早饭是什么味道吗?走路的时候你是不是在玩手机没有留意过自己的脚步声?
过程即是奖励。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热,尝得出面的甜和米的香,听得到自己回响在深夜的脚步声。
书里的第一个终极问题
人类和其他动物有何不同?
人类如何征服世界?
智人到底是比较高等级的生命还是和其他物种一样?
人类和其他动物根本的区别在于赋予事物意义,智人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这张网让所有动物只有人类能进行大规模的协作,组织十字军、革命和人权运动。而正是这一点重要差别,让智人战胜了所以其他动物统治了世界。
但虚构故事是否能说明人类和其他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呢?宗教和很多人认为人类存在灵魂,人文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感受和心理是完全自由的。但是生物学家指出,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只不过是生物信号和一些列生物算法,改变信号或者算法,人就可能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被控制。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和其他生命形式到底有何差别,就真的不好说了。
第二个终极问题
人类创造了怎样的世界?
人类还能否继续控制世界赋予世界意义?
人文主义怎样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宗教的?
工业革命后的几百年,世界在人类的共同协作下发生了不断地变化,传统的宗教和观念被历史抛弃,顽固的伊斯兰世界成为贫穷和矛盾的导火索,崇尚人文主义的自由观念的世界繁荣昌盛。
科技的发展突破了困扰人类饥饿、疾病的灾难,却让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力量而逐渐放弃了意义,绝大部分人追求“成功”的时候,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追求。
于是人类开始反省,我们那么努力到底为了什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现代的人类开始思索和反省,最终找到了答案,那个意义就是“人类本身”,于是崇尚每个人独特体验感受的人文主义成为了人类生活的意义,人类重新开始有了信心。
但是问题又来了,既然人是最重要的,那么人类的目标就应该包括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
于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都在终极为人类实现这个目标服务,而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被应用,机器正在逐渐替代人类的某项能力,并且不断进化,长此以往是否会带来第三个重要问题呢?
人文主义是什么,举个栗子:
假设公元1300年某个英国少妇出轨了,她可能会坐立不安,然后去教堂找神父忏悔。神父会根据《圣经》的内容告诉他上帝对出轨的看法,并且基于《圣经》来判断她的罪行,并警告她如不悔改则要下地狱。悔改的方式也容易,捐10个金币(购买赎罪券)给即将出征的十字军,半年吃素,然后去某个大教堂朝圣。
现在,她自己完全可以为自己做出判断,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知道自己为此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权衡利弊后她就可以作出决定,对自己负责,承担后果。这个后果不包括下地狱,可能是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丈夫,也可能是分不到一分钱。
当然,她如果处境尴尬不知如何选择,也可以求助闺蜜或者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并没有一本定义善恶的《圣经》,也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病人身上。
他/她会尊重她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帮助她梳理和诊断她的心理状况,引导她走入自己内心最私密的地方,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