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读财报:已经做了8年安防的华为会跟海康威视抢生意吗?
笑话,如果问哪些企业是中国真正有实力的可靠企业、哪些学校是中国真正有技术的可靠学校,美国人列出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已经帮我们解答了。
之前与大家简单分享了监控摄像头龙头企业海康威视,今天我们来看看它的竞争对手。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同样做监控的大华,但是将眼光放长来看,目前海康的合作伙伴华为或许是一个潜在的强劲对手。
华为与海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被列在了美国的“实体清单”上。当已经进入安防行业8年的科技巨头对上同样强劲的行业龙头,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一、关于华为做安防
目前,华为和海康、大华都是“关系良好的合作伙伴”,但是商业的竞争永远不是讲人情的地方。
华为早在8年之前就开始做安防了,2012年安博会上亮相自家产品并宣布进军安防行业,但其实在此之前华为就已经开始在智慧安防的芯片、算法等领域不断投入研究。
之后的2012-2018年,华为在安防方面的动作并不大,直到近两年才仿佛真正开始发力。公司不断完成对国外安防企业的收购以及出现了新品发布、召开安防战略会等新动作。
相对于传统安防监控企业来说,华为的独特优势有这两点:
1.靠芯片打下江山
华为的芯片优势算得上是公司踏足安防的硬优势。早在2005年,华为就推出了用于安防的海思芯片,经过长期的改进升级,到现在海思已经干掉了当初的巨头英特尔、英伟达等在安防行业打下了接近70%的市场。
目前海康、大华等企业的设备芯片很大一部分是用华为海思的。之前由于“实体清单”,海康的芯片被国外断供受到不小的影响,对国内芯片尤其是海思的依赖程度变得更强。假设华为开始自己做安防,不厚道地减供芯片,大华海康也不得不面临头疼的局面。
2.切入点是“软安防”
其实华为并没有真正踏足监控摄像头的硬件,进军安防主要是在软件方面。所以除了芯片的“硬优势”,华为还有“软优势”:靠软件安防来切入市场,在数据的收集处理等环节很有优势。
我们来类比一个例子:苹果的新手机每每发布,虽然总是吐槽声不断但为什么还是会被抢购一空?横向对比苹果和国产手机,我们能找到后者硬件上的一万种优势,但为什么苹果依然畅销?一个原因就是苹果的软件做得好,ios系统用起来流畅且更容易产生粘性,这都能弥补硬件上的差距。
华为在安防上的思路也是相似的,有了一个好的软件系统再去补做低技术含量的硬件是不难的。在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对华为来说根本不是大问题。
二、海康的特有优势
当然,作为安防监控龙头,海康也不是吃素的。作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公司毛利率显于同行大华。我们可以据此推测,海康在同行业有着更强的规模优势以及下游议价权。
而对上入局者华为,海康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1.下游客户优势
监控摄像不是随便安的,背后涉及诸多数据的隐私问题,而且有产品需求的客户相当一部分来自政府、公安等系统。这就意味着安防行业的下游是具有特殊性的。
海康在安防行业拼杀多年,已经建立了较为强大的客户渠道网。对于政府公安部门有了稳定的联系,对非政府部门单位则有着显著的品牌优势,公司的国企背景也意味着可靠与安全,这对注重隐私的安防尤为重要。这种下游特殊性也造成了该行业更容易产生马太效应。
当然客户的强大也有弊端,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好在海康并不缺钱,账上货币资金占比常年保持在30%-40%。
2.硬件供应链优势
监控行业的订单一般呈现“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做摄像头对供应链其实是一种挑战。
从公司客户分布就能看出这点,前五大客户占比只有3.47%。由于监控摄像头的终端应用场景是碎片化的,而且海康提供的一系列产品还包含了客户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所以想在安防行业做硬件,供应链具有足够的柔性是必须的。
海康的供应链经过长期的考验成为了公司的护城河之一,这些都是目前华为在安防硬件供给方面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的。
三、合作状态或将长期持续
目前海康是海思最大的客户,海思也是海康最大的供应商。说实话,安防虽然是个好赛道,但是对于华为来说这个赛道还是太窄。2019年我国安防行业规模达到8260亿,而华为去年一年的收入就有8588个亿……
想要拿下安防龙头,还得到处铺设终端硬件,这种累活估计华为也不会感兴趣。发挥自身优势做做软件、和硬件厂商海康大华搞好关系,或许将成为长期持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