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棋局的变局
时代进步,滚滚潮流,不可阻挡,无法逆转。社会在向前发展,股市必不会倒退。要在股市中继续生存下去,并且挣着钱生存下去,我们就需要更新自己的思维,眼光看远一些。过去的历史,可以作为借鉴,而未来的世界,更加让人激情澎湃。世界经济格局愈加复杂,各方博弈更加激烈,普通投资者、股市、股票,都只是经济大棋局中的一颗小棋子。怎样走好每一步,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
对于未来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我辈遑论预测。笔者仅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的启示。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未来的股市,必然会有更多的波段机会与经济的发展步伐相伴而生。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向来思考:一是经济转型,二是产业升级,三是提升消费。
先说经济转型,这是业内业外都说了很多年的命题。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出口、投资及消费三驾马车来驱动,而出口又占了绝对的比重。这是因为中国具有众多的人口,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众多的人口供给了充足的劳动力,促成劳动力的廉价,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Made in China”一度成为国人的骄傲,但现在,这个词又似乎正在成为国人的耻辱,因为我们的追求已经从“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创造”。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虽然成了经济的隐忧,但其实实在在为中国改革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动力。
但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欧美国家经济不振,中国产品出口下滑,大量出口企业、工厂倒闭,加剧了失业率的上升。而危机,也往往是契机,这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变革的机会。经济转型需要承担起阵痛的风险,如果阵痛能带来更健康的经济,这样的痛值得承受。中国的经济转型喊了很多年,笔者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真正的执行期,经济转型必然带来很多实业及资本领域的机会。转型莫过于体制性及结构性两个方面。体制性转型,实质上就是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行政干预逐渐淡出。这使得那些过去依靠地方政府关照及权利关系拉动的行业、企业终将被淘汰,而那些具有竞争力、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公司必然迎风而上,比如很多管理层积极进取、公司规划明晰、管理规范、运作透明的公司。而结构性转型则重点在于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及产品结构,例如政府出台重点开发区域政策,以及能够有效联动的经济区,还有围绕着改变时代的产品出现的产业链。
再说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实际上是紧随经济转型的。转型的目的是优化产业结构,这就使得各种产业在未来必然迎来分化。传统的如重工、制造、轻工、采掘等行业,在很长一段时期仍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政策会继续一如既往地扶持。但更多新兴的行业将会得到较以前更多的关注与青睐。打个比方,十多年前的腾讯公司只是仅有几个员工的小公司,但到2013年3月时其港股市值已达5083.62亿元,超过了招商银行(600036),并且全面领先于德州仪器、戴尔、施乐等传统IT制造业龙头企业。科技的力量是强大的,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虽然科技泡沫曾经创伤了一代投资者,但若因为曾经失手而害怕再投资则是一种明显的因噎废食态度。所以,笔者建议,在未来我们仍然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兴行业中,包括新能源、新科技、新材料行业,具体板块如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汽车、低碳、三网融合、手机支付板块等都会出现很多创富的机会。
最后说提振消费。当出口下滑而投资又无门的时候,政策总想通过提振消费来拉动经济。但实际上,如果经济本身上不来,老百姓兜里没有钱,你怎么提振消费?再加上,如果通胀率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有限。中国的储蓄率水平在全球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为提振消费提供了较好的保证,一旦经济稳定增长,通胀水平得到控制,老百姓自然会拿出钱来消费。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是由经济增长来提振消费,而非通过提振消费来拉动经济。对于两者的关系,暂作此论。在2012年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中求进保增长,进一步突显了激活居民消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那么,顺着政策的方向,在较长时间内,消费类板块依然是不错的防守性品种,而在提振消费过程中,那些具有较大弹性需求的产品会有更好的操作性,比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得到消费补贴的公司,以及由于生活品质提高而会更受欢迎的品牌饮食、服装公司等都具有明显的增长性。